荣昌路孔古镇 寻迹“烟雨古寨、移民水乡”的文化记忆阆中老观古镇 古建筑群与红色文化资源交相辉映
第008版:双城周刊
上一版   
荣昌路孔古镇 寻迹“烟雨古寨、移民水乡”的文化记忆
阆中老观古镇 古建筑群与红色文化资源交相辉映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7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走川渝古镇 找寻巴蜀韵味③
行重庆
荣昌路孔古镇 寻迹“烟雨古寨、移民水乡”的文化记忆

本报记者 周盈

  6月28日,荣昌区路孔古镇,游客正在大荣桥上参观游览。 本组图片由首席记者龙帆摄/视觉重庆

  6月28日,荣昌区路孔古镇,游客正在参观游览。

  路孔古镇精彩视频 扫一扫 就看到

  “上龙水,下长江,嗨唷嗨唷,划呀划……”仲夏时节,年过七旬的赵大爷几乎每日在濑溪河上,双手擎桨,一边唱一边卖力地为游客划船。

  歌声渐歇,赵大爷告诉游客:“每当夕阳西下,路孔古镇的‘小桥流水人家’景象,美得很!”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路孔古镇(现万灵镇)距荣昌城区12公里,幅员面积24平方公里,除小块平坝外,均是起伏不大的丘陵地形。古镇西临蜿蜒流过的濑溪河,东靠起伏的丘陵山峦,是一座以水兴市、以市兴镇的滨水古镇。

  路孔古镇的历史建筑空间结构布局以自然山水环境为基础,“山—水—城”交相辉映,构成了古镇特色鲜明的山城风貌。历经千年风雨,古镇依然保存着独特风貌。

  一条青石板路 诉说近千年的岁月沧桑

  路孔古镇临濑溪河而建,别具风采:河边垂柳依依,水车年复一年地转动;民宅青瓦白墙,给小镇蒙上一层迷人的古韵,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路孔古镇是一个寨堡式古寨,始建于南宋,由于当地出产宫廷贡品蜂蜜,官府的钱粮兵器也需要从这里经过,加之路孔河畔风光旖旎,河面宽敞,停船方便,来往船只上的人多选择在此停泊歇息或购买地方特产。这里逐渐就成为繁荣的水码头与物资集散地。外地人纷纷迁到路孔河岸修房造屋,从事行船和经商等营生。长此以往,这里就形成了街市水寨,热闹非凡。

  走进路孔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依山而建的青石板路。沿这条古街蜿蜒而上,路边木质结构的房屋紧紧相连,层层叠叠。这里就是古镇的核心区域——大荣寨。

  清嘉庆五年,为了防御川东白莲教大起义的战火,当地乡绅及乡民将当时的水码头扩建为大荣寨,四周修砌城墙,沿墙修建了狮子门、日月门、恒生门和太平门四座城门。这些寨门、寨墙保障了古镇几百年的繁荣与安定。

  古寨经历了多次修补和战火的洗礼,现存的一段古寨城墙全长246米,四座城门中的狮子门、日月门基本保持原貌,形成了路孔古镇独具特色的寨堡文化。

  “大荣寨留存下来的老城墙基本为明清遗构,一块块青石经糯米、泥浆、糠壳和蛋清黏合筑成。”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所所长陈蔚介绍,古镇空间结构布局以自然山水环境为基础,依山就势,街道及建筑物沿濑溪河呈二级台地分布,与自然山水的三维立体空间结构浑然一体,构成了古镇特色鲜明的山城风貌,故路孔古镇有“小山城”的美誉。

  一座移民小镇 碰撞交融出特有地域文化

  穿城而过,脚下是光滑的石板。老街并不长,从恒升门沿石梯逐级而下,就能看到有名的赵氏宗祠。

  宗祠内,神龛位于正中央,几张太师椅、秦凳分置两旁,角落里有六架2米多高的雕花大床和一顶喜轿。整个祠堂为三进四重堂布局,木结构框架,卷棚式屋顶,抬梁式梁架,大方气派。屋顶四角翘起,如鸟展翅,上有盘龙雕花,精致而美观。

  赵氏宗祠建于1804年,由移民填川的赵姓人家所建,是古镇遗留至今的唯一一座家族宗祠。它记录着赵氏家族的兴衰史,也昭示着古镇悠远的移民文化。

  在路孔古镇,无论是老街、小桥、会馆分布,还是人们的生活习惯,都有着几百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湖广填四川移民历史的印迹。

  明末清初,四川地区经历了多年战火,人口锐减。清政府动员湖南、湖北、广东、陕西、云南、贵州、山西及福建等地的百姓来川落户,移民中湖广人最多,故民间称为“湖广填四川”。

  赵氏宗祠带有浓厚的移民文化色彩,比如祠堂合院中封火墙的“观音兜”造型,就具有广东、福建一带的传统技艺特色。

  沿着赵氏宗祠继续往前走,就来到路孔另一处移民文化代表建筑——湖广会馆。

  湖广会馆是湖广来此的移民于1804年集资修建的同乡集会活动场所,分为神殿、议事厅、厢房、戏楼、院坝五部分。大量湖广移民来川后聚族而居,聚籍相依,为了维护乡友利益,集会交流,联络情谊,便集资修建了湖广会馆,并修筑了供奉大禹的禹王宫。

  如今的湖广会馆大体上还保持着原有框架风貌,宽敞的大厅、高高的房柱,戏台、廊房均保存较好,基本都是清代遗构。禹王宫则是路孔古镇保留下来规模形制最高的一组传统公共建筑,三开间的布局,在当年算得上是“宏伟”的建筑。

  远道而来的人们带着各自家乡的印记,在这片土地扎根,路孔的地域文化也在各种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逐渐形成。

  比如湖广移民为路孔带来的苎麻种植和织布技术,与荣昌当地的织造技艺相融合,织出的夏布“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濑溪河水清澈、流速缓,河底为沙石,河滩长,很适合夏布的漂洗,漂洗过的夏布色白细腻。再加之路孔有码头的便利,荣昌夏布就从这里走出重庆,走向世界。

  一份烟火升腾 盘活历史文脉再续乡愁

  路孔古镇的魅力,除了古迹和传说,更在于它随处可触可感的烟火气。

  路孔以一座“城”的方式,承载着濑溪河流域的历史文脉。这是路孔人心底深处的文化符号,也是一代又一代路孔人传承守护的精神财富。

  如今,古镇迎来越来越多新的机遇。

  巷口一家古玩店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古玩。62岁的店主老刘自祖辈一代就生活在路孔,眼前的青瓦、青石板、木板门,无不勾起他儿时的回忆。“这里空气好,生活惬意,拿钱让我走,我都不干!”老刘乐呵呵地说。

  赵大姐在镇上经营客栈,今年端午小长假,客栈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游客。最近,她又盘下了客栈旁的一家小店,打算做餐饮,“现在古镇越来越热闹,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古镇的繁华与烟火气,离不开当地对古镇风貌的保护、对历史文脉的传承。

  荣昌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袁家荣表示,近年来,该局重点强化对路孔古镇全域保护,划定核心区保护范围,注重防灾减灾及对文化的活化利用,严格按照保护规划的要求,指导古镇开展保护性修缮和利用。

  此外,该局还多次会同相关部门,聚焦行、住、购、游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把握好“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扎实开展美丽宜居重点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着力描绘一幅温婉清新的“梦里古镇、画里路孔”山水画卷。

  “目前,路孔古镇以旅游产业为主。我们积极推动文旅、体旅、农旅融合发展,2022年累计接待游客13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2亿元。”万灵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朝彬介绍。

  “年轻时,我在外地打了十几年的工。现在年纪大了,还是要回到家乡,回到路孔。”土生土长的赵大爷每天在濑溪河上,划着一叶扁舟,见证了古镇这几十年来的点滴变化。在他看来,当地人无论走多远,对古镇都有着无法割舍的归属感——那是一种名为“乡愁”的情感,它就像根一样,让人无论走到哪儿,都不会忘记自己从哪里来。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