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力乡村振兴,上好“大思政课” |
校地合作开展思政实践课程是推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抓手。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重艺马院”)高度重视思政课程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充分彰显“大思政课”的时空聚合力量,全面凸显出社会大课堂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感染力、说服力。
校地协同联动
构建全域思政实践基地建设
6月21日,学校在巴南区东温泉镇鱼池村授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大思政课”建设,积极搭建校地合作全链条实践平台,不断加强校馆、校地、校校联系共建,与邱少云烈士纪念馆、杨尚昆故里、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等红色教育基地展开深度合作;与重庆市两江新区、行业名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门办思政课,引导学生将时代背景、国家战略、社会需求与学生个人兴趣、专业特色、职业规划紧密结合,构建“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相衔接的贯通式实践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深化学习效果,让思政课“大道理”有效解决学生成长的“小问题”。
重艺马院与璧山区正兴镇大面坡村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马院指导管理的思想政治类学生社团求索学社,几次赴该村开展理论宣讲、实地调研和志愿服务,该社社长毛婧说,“在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新时代乡村故事,新时代青年有责任、有义务、有担当助力乡村振兴”。
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致力于打破课堂“围墙”的限制,打造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思政课。
2021年,作为重庆唯一一家受邀参演单位,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40名学生参演了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排演期间30名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教师武颖负责学生返校后的持续培养,成立“我与伟大征程故事”宣讲团,先后走进大学、社团、乡村、小学、社区、企业,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策划制作的反映学生成长的党建微视频《征程,我们的青春故事》被中宣部主管、《党建》杂志社主办的《党建》网刊载。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重艺马院领导班子先后赴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金刀峡镇中心小学、姜家镇学校、巴南中学开展学习交流,探索“艺术+思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推进路径。
思政课“走出去”
打造“沉浸式”大思政课堂
在北碚区金刀峡,峡谷纵横、风光绮丽,前来参观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同时看到一群群学生围绕在老师周围,聆听长江生物种群知识,以及党和政府对长江保护和对污染治理的详细情况。这便是重艺马院骨干教师赵玮玉的“田野里的思政课”。
今年3月,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与北碚区金刀峡镇人民政府共建乡村振兴学院。重艺马院思政课教师团队带领学生奔赴乡村振兴学院,打卡“金刀峡偏岩古镇”实践教育基地,将“课堂”搬到“田间”,用“实践”武装“思想”,让学生沉浸式体验“田野里的思政课”,引导学生在认识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上,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行动中。
“听了赵老师的讲解,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也认识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我要动员同学、家人一起参与保护生态环境,让我们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同学说。
六一儿童节前夕,马院教师胡楠楠率学生团队走进巴南区姜家镇学校开展“思政课堂进乡村校园”活动。舞蹈与戏剧学院学生为小朋友们表演了新编创的话剧片段《一切为了孩子》,胡楠楠老师现场生动还原了小萝卜头的狱友们以集体绝食的方式为其争取读书机会的故事,引领小朋友们重温了英雄先辈们的感人事迹,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岩精神”的洗礼。
通过精心组织理论宣讲、红色研学、劳动教育、志愿服务等“体验+融入”的实践活动,重艺马院创新了“大思政课”的打开方式,搭建“沉浸式体验”实践育人平台,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用青年声音讲好党的理论,用青年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何霜 李佳佳 陈锐 图片由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