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融合发展是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巫溪县准确把握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坚持“绿色打底、山河为骨、文化铸魂”理念,以农业产业为支撑、以和美乡村为依托,探索三产联动、城乡融合、农民富裕、生态和谐的乡村振兴道路,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努力打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巫溪样板。
创新党建统领模式,深度涵养乡村文明。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文化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事关文化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巫溪创新开展网格“党建联盟”工作,围绕党员干部共管、组织生活同过、文明建设齐抓等内容,从完善村支部党建文化墙开始,建成全县32个乡镇、328个村(社区)文化站(室)网点。建起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2个实践所、328个实践站的“1+32+328”文明阵地体系。充分发掘本地历史人文、理论宣讲、乡风文明、道德模范等方面的特色文化资源,编辑出版《巫咸孝文》《巫溪民间故事》《村志》《姓氏家谱》等,评选出“感动巫溪人物”“十星级文明户”“十星级文明户标兵”“县级最美家庭”“十佳最美家庭”等。通过党建统领、活动搭台、榜样示范、文化浸润,乡村文明风尚持续向善向好,为推动巫溪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探索实践“两山”理论,融合创新文旅品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巫溪紧扣“绿色崛起”目标定位,“绿色”与“人文”相融,扎实推进“林—文—旅”融合发展,培育壮大生态旅游品牌,构建了巫溪“一心一轴、两翼三环”的全域旅游格局,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乡村生态旅游之路。获得“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荣誉称号,被《中国旅游报》评为“备受欢迎的康养旅游目的地”。古路镇观峰村、红池坝镇茶山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功创建古路观峰、红池云乡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3个“大美乡村”市级示范片和6个市级“美丽宜居村庄”,徐家镇岔路村获评“全市乡村旅游重点村”。红池坝景区获评“第二届重庆文旅新地标”,红池坝镇成功入选全市首批“气候养生地”,成功打造了“涯上云海、场镇伞海、梯田花海”三大网红打卡景点。下一步,要点、线、网、面结合,将巫溪“红、绿、蓝(优质水资源)、白(古盐)”资源与周边的旅游景点、特色小镇(村)、生态园林、森林公园串珠成链、织链成网、结网成片,发挥联动效应,为游客提供丰富的线路选择,建成美丽风景乡村振兴示范带,全面开启裂变发展势头、实现绿色崛起。
创意引领科技赋能,再树文旅融合标杆。一要不断创研文旅商品,主动插上电商“翅膀”。充分挖掘以农特产品、特色食品为主的乡村农业资源和以非遗文化等为主的民俗资源,以创意小村(镇)为核心,吸引社会资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创客、返乡青年等各类群体参与,以“传统手工+创意”的方式,加大文创旅游产品研发力度,研发适合当下审美和生活需求的手工艺品,活化并传承民俗手工艺。积极争取与大型知名网销平台合作,扩大巫溪文旅商品消费市场,切实提升文旅商品的附加值,为创新文旅商品插上“金翅膀”。二要顺势创意网红场景,统筹构筑营销矩阵。深挖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与核心特质,创意营造网红场景,借助游戏场景(如《原神》)、影视,以及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统筹构筑营销矩阵,深度打造优秀新兴网红打卡地。搭建大数据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利用其高速、精准的运算和分析能力,发现市场偏好,精准营销。线下引流,线上助推,提升文旅产业运管效率与效益。三要全域用心用情服务、积极培育“种子”口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种子传播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传播方式,与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不同,种子传播能够通过快速传播并形成传染性效应,从而更好地实现信息的传播。要修炼旅游服务“内功”,全域全民做到用心用情服务,为各地游客营造文明、健康、有序、景美、人美的旅游环境,使每一位来到巫溪的游客都能有较好的体验感和满足感,都能成为宣传巫溪旅游的“金种子”。
(作者系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重庆市首批新型重点智库重庆社会科学院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