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孩子 我们能得多少分?坚守初心,让每个家庭拥有平安
第006版:重报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关爱孩子 我们能得多少分?
坚守初心,让每个家庭拥有平安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5 月 3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爱孩子 我们能得多少分?

本报记者 李珩 李志峰 云钰

  倾听孩子心声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单向的、自上而下的,缺少倾听,沉浸在“我是为你好”的教育情绪中,缺少对孩子需求的关注。

  ●充分接纳孩子的变化,尊重孩子的意愿,理性分析引导,注意说话方式,不要唠叨。

  ●建立双向、互动、平等的亲子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才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漫画/乔宇

  如果让孩子们来考评父母,他们会打多少分?为什么他们的朋友圈会屏蔽父母?当孩子沉溺在短视频里时,父母又该怎么办?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重庆日报记者就相关话题进行了采访调查,并请相关专家进行了解答。

  孩子为啥给父母打低分

  “如果100分是满分,我给爸爸打60分,因为他在外地工作,很少陪我,而且每天都喝酒,喝到很晚才回来!”

  “我给爸爸打74分,只要我做错了题,他就会很凶,会骂我……”

  近日,重庆科学城富力南开小学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该校三年级378名学生为父母“打分”,结果令不少家长意外。

  该校制作了“听听我的心声”打分表,有选择题和问答题。选择题共5道,其中一道是:在学校遇到开心或不开心的事,会选择和谁分享、倾诉?问答题则是让学生给父母打分,并在打分表上写下分值原因。

  记者看到,在“选择和谁分享”这道选择题上,大部分孩子选择了“爸爸妈妈”,少数孩子选择“与同学、朋友分享”。在“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希望爸爸妈妈怎样处理”这道选择题上,约9成孩子选择“先让他们自己沟通”。

  在给父母打分这项内容上,记者发现,约8成的孩子打出了90分以上的高分,但得满分的父母仅有两三名。

  整体来说,妈妈们的得分高于爸爸们。孩子们在打分表上称,因为“妈妈会很细心地照顾我”“妈妈经常陪伴我”……

  但也有一些孩子仅仅给父母打了70多分,有的孩子则只给父母打了及格分。

  为什么得分如此低?孩子们给出的答案是,“我不会做数学题时,爸爸会骂我”“考差了,就会被骂”“爸爸只知道耍手机,陪我的时间很少”等。

  “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说出心里话,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重庆科学城富力南开小学有关负责人说。

  得到低分的家长表示,心里五味杂陈,“我讲题的时候很凶吗?可能是太急了,不自觉地就提高了音量”“原来孩子不喜欢我和他开玩笑”“没想到在做父母一职上我刚刚及格”……不少家长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了解到孩子的心声,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是有问题的。

  专家支招>>>

  家长不要沉浸在“我是为你好”的情绪中

  “孩子们给父母打的分数,折射出当下亲子关系中的痛点和难点。”重医附属大学城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王我说,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单向的、自上而下的,缺少倾听,沉浸在“我是为你好”的教育情绪中,缺少对孩子需求的关注。此外,一些家长存在过于看重分数、忽略孩子身心健康等问题。

  王我提醒家长,孩子是有独立意识的个体,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萌发自我掌控感,家长应将孩子放在平等位置,听他们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多问问孩子的意见,而不只是把孩子当成附庸。在学习上,不要太看重分数,分数绝不是评判一个孩子的唯一标准,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比如思维能力、创新精神、沟通能力、社交能力等多个方面。此外,家长不要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投射到孩子身上,要引导孩子做自己,并学会放手。

  孩子朋友圈为啥屏蔽你

  “老欧,你女儿最近发的朋友圈有点不对劲哟,才读初一的娃怎么会说‘我的前途黯淡无光’这些话?”5月30日一大早,在某单位上班的老欧接到朋友的友情提醒。

  老欧立马打开女儿的朋友圈,却发现什么也没有,只有一条“无情的”横线。“原来她把我屏蔽了。”老欧随即了解到,女儿班上的好些同学都在朋友圈屏蔽了父母。

  为啥屏蔽父母?老欧的女儿小西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发的任何动态,都会引来父母的“连环发问”。比如她发网络流行语“你个老6”,父母会追问是什么意思;发个玩游戏的朋友圈打卡,父母会说自己沉迷游戏;爱好文学的她,想发点青春的感悟,又怕父母追问是不是陷入了早恋。

  事实上,老欧的遭遇并非个案。市民袁女士的儿子在上初一,她发现儿子会选择性地屏蔽她。“可能是我经常唠叨他打游戏。”袁女士说,自己平时还是很尊重孩子隐私的,没想到孩子的朋友圈却把她屏蔽了,让她多少有点难以理解。

  专家支招>>>

  家长不要过分“执着”要等待、包容、忍耐、坚持

  在重庆市青少年社会教育协会秘书长曾剑看来,被孩子“屏蔽”并不意味着家长“不是好父母”,更不意味着“孩子不感恩父母”,这只是孩子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孩子在‘屏蔽’父母时往往没有朝这些方向想,之所以出现这种‘笨拙的爱’,是因为孩子担心父母看到朋友圈内容后情绪爆发。”曾剑说。

  曾剑表示,当家长发现孩子屏蔽了自己,首先要做的是充分接纳孩子的变化,“当孩子开始出现叛逆行为时,家长不要过分‘执着’,要等待、包容、忍耐、坚持。”

  其次,要尊重孩子的意愿,理性分析引导,“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比如他想发展自己的某一个兴趣爱好,父母要理解并尊重他的出发点,同时也要帮他分析,这么做会有什么利弊。父母客观理性地跟孩子做分析,但又不过分干涉,相信孩子也能听得进去,充分考虑父母的建议。”

  第三,注意说话方式,不要唠叨。“大部分父母在孩子叛逆期时,往往陷入一种如临大敌的焦虑中,甚至总是奢望靠嘴巴不断讲道理,让孩子回到原本听话、懂事、乖巧的模样。然而,父母的唠叨,此时的孩子往往是听不进去的,说得越多,孩子的耳朵闭得越紧。”

  曾剑表示,家长要做的就是避免和孩子直接冲突,学会宽容等待。

  孩子为啥沉溺刷短视频

  “妈妈,SK!”近日,家住江北区的唐女士收到10岁女儿发来的信息。“什么是SK?”唐女士一头雾水地问女儿。经女儿解释,她才知道SK是生日快乐的意思。“妈妈你好落伍!”女儿不禁嘲笑道。

  唐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嘴里经常会蹦出一些网络用语,比如4242、泰酷辣、哒咩等,一问才知道,这些词来自于短视频,“当初给她买手机,是为了方便家校联系,没想到孩子对刷短视频上了瘾,有时连刷两个小时都不停手。”

  和唐女士同样焦虑的,还有家住九龙坡的杨先生。有一次,他发现孩子凌晨1点多还在偷偷刷短视频,气得他把孩子的手机狠狠摔在地上。没想到,孩子还怼他:“那些拍短视频的网红,好多都不是重点大学毕业,但可以挣很多钱,我刷题学习有什么用?”

  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30名家长,约8成家长反映,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在网络环境中,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网络,刷短视频的时间日益增多,特别是周末,有时长达五六个小时。随之而来的,是和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

  家长们的担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短视频内容五花八门,担心孩子会学坏;二是容易沉迷其中,影响学习。

  对于父母的担心,沙坪坝区某学校四年级的学生小陈有些委屈:“父母平时工作很忙,很少陪伴我,刷短视频可以缓解孤独感。”两江新区一小学学生告诉记者,平时学业负担重,刷一些搞笑、娱乐类的短视频可以带来暂时的放松,而且短视频里的一些“潮人潮语”是学生之间的共同话题,如果听不懂会被排挤。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调查报告显示,使用过短视频的未成年人有65.6%,20%的青少年“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

  专家支招>>>

  被父母忽略的孩子才会去网络中寻找安慰

  西南大学博士后、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健认为,孩子沉迷短视频,家长首先要自我对照:是不是经常唠叨、亲子陪伴少、家长上网多、对孩子不民主、缺乏尊重和自由、对孩子用网不管不问等。

  “父母对孩子的高质量陪伴特别重要,往往是被父母忽略的孩子才会去网络中寻找安慰。因此,建立双向、互动、平等的亲子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才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李健建议,对于已沉迷短视频的孩子,父母可以引入优质的内容,包括阅读、运动、亲子游戏等,当孩子体验到优质内容带来的快乐,就会逐渐从沉迷于短视频中走出来。同时,短视频中也有一些知识类的内容,家长可以把相关内容作为亲子沟通的话题,和孩子一起讨论。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