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召开的全市加强基层治理推动平安重庆建设大会暨市委政法工作会议强调,把平安重庆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深化除险清患,夯实基层基础,实现维稳保平安向法治创平安、面上静态平安向本质动态平安、一时一域平安向全域全程平安的根本性转变。此次平安重庆建设大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巴渝大地上的深刻实践,是助推“平安重庆”谱写新篇章的战略之举。“国之大者、稳定为基,平安渝中、公安当先”。渝中区作为重庆母城,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安全稳定事关全市、关系大局。我们将认真落实好会议精神,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渝中公安抓落实”,勇争“全国区县公安机关先行者、新标杆”。
笃行“三个坚持”,力争在实现“法治创平安”上先行示范。坚持党委领导,依法履行时代使命。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提升“政治三力”,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横向构筑共治同心圆,纵向打造善治指挥链条,确保平安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持法治思想,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法治公安建设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在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上更深一层、更进一步,锚定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区目标,把依法办事作为最基本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领域法治建设的体制机制和任务举措,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公正司法,推动法治渝中建设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就。坚持全程监督,落实执法管理闭环。深刻认识执法公正的重要意义,自我监督的同时也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权力运行、执法活动公开透明,不断提高执法公信力,真正守护公平正义这条生命线,助推平安重庆建设破浪前行。
锚定“三个聚焦”,力争在实现“本质动态平安”上先行示范。聚焦体制变革,牢牢把握“分局主战、派出所主防”职责定位,以推进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为抓手,按照“精简、规范、效能”的原则,持续调整优化机构设置,大力推动编制、人员、能力等警务资源供给侧改革,着力解决内部机构设置僵化、职责边界不清、权力责任不对等、资源任务不匹配等突出问题,形成“职能科学、事权清晰、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的警务实战体系。聚焦机制变革,健全“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运行机制,以情报为主导,以合成作战为手段,整合部门警种资源,为一线实战需求、分析研判、警力调配、服务决策、指挥调度等各环节提供高效支撑和服务,着力解决传统警务模式条块分割、能力分散、数据壁垒、资源倒挂等问题,实现对各类不安全不稳定因素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早打击。聚焦技术变革,贯彻“坚持整体智治、系统集成”,提高“情指行”一体化水平,强化数字赋能,持续迭代优化“情指行”1.0版本,推进“情指行”2.0版本建设,加快形成情报数据“一网筛查”、指挥作战“一体联动”、行动勤务“一屏部署”的合成作战格局。
做好“三个牵引”,力争在实现“全域全程平安”上先行示范。以建设街面警务站为牵引,提升社会面管控能力。加快建成建好6个街面警务站,打造成反恐防暴的“桥头堡”、巡逻处警的“屯兵点”、安保维稳的“指挥部”、交通秩序的“管理岗”、矛盾纠纷的“调解室”、服务群众的“便民站”。健全“1、3、5”快速响应、重点部位联防联控等警务机制,加快形成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以发展现代枫桥警务模式为牵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持续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建设,进一步推广“楼宇警务”“七铺联防”。坚持用好“枫桥经验”这个传家宝,不断创新组织发动群众参与机制,加快警网深度融合,民警“进圈入群”,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让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得到巩固和提升,让防范、化解、抵御风险的根基更加扎实。以打响“渝中社区警务”品牌为牵引,打造家门口的警务室。率先创新实行社区民警专职化,改变基层派出所以往的以“值班—接警—处理”为中心的被动工作模式,完善社区警务勤务机制改革,推进“社区警务一口清”,就近开展接处警和巡逻防控、就地开展社区警务、就手解决身边群众问题,推动社区警务室向老百姓身边前移,培育一批各具特色、能拿出手的社区之星、明星警务室,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系渝中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