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月 浓浓书香沁巴渝父母与孩子的双向奔赴与时间握手言和结为盟友序言集:以博尔赫斯的名义让我们相遇
第004版:共赏百本好书
上一版   
全民阅读月 浓浓书香沁巴渝
父母与孩子的双向奔赴
与时间握手言和结为盟友
序言集:以博尔赫斯的名义让我们相遇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4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卡一路书香

序言集:以博尔赫斯的名义让我们相遇

本报记者 赵欣

  店面小巧、布局精巧的“序言集”。记者 赵欣 摄\视觉重庆

  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下午,重庆日报记者从轨道交通一号线尖顶坡站1号口走出,踏上了寻访独立书店——序言集的路途。

  这是一段惬意的步行,大约一公里,不远不近,和风拂面。大学城西路39号附41号,一串中文+英文的“序言集prologue”组成了完整的店招。小小又简单的黑体字组成的店名显得异常低调,过往行人稍不注意大概很难看到。门脸儿也极小,书店面积大约十来个平方米,主人还刻意在装修时让大门的位置内撤,让出了门口约两平方米,打造了一个用于公共阅读的前厅。店主说,有了这个设计,哪怕书店没开门,也能方便读者来前厅坐坐,读书、休憩。

  聊聊序言集的主人们吧。他们大概是重庆众多独立书店里最年长的店主人——一对实际年龄加起来超过150岁的银发老人,二老的身体状态看上去却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记者到访的时候店里并无其他客人,男主人孙教授正在笔记本电脑上查阅数学资料,那是他退休前的老本行;女主人随随阿姨戴着老花镜,正安静地翻着一本书。

  看似小家碧玉一样的序言集,正渐渐地在社交媒体上声名鹊起。低调开业一年多了,两位老人没有做过任何宣传推广,仅凭读者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重庆爱书人听说了序言集后慕名而来,来了又来。

  “说实话,我们更希望做一家安安静静的小书店,为书友提供一个交流、沟通、分享的私密空间。现在好像网上关注度有点高,其实并非我们所想要。”随随阿姨说,老两口是随女儿来到重庆的,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们决定盘下这个门面开书店。“开书店是我和先生的一个梦想,不为挣钱,序言集只是一家基于信任存在的小小书店,它属于这片街区,会有孩子来翻翻书,邻居来交流。”

  随随阿姨退休前在大学任教,说话声音很轻,目光盈盈。“博尔赫斯在《私人藏书:序言集》里说,‘一本书不过是万物中的一物,是存在于这个与之毫不相关的世上的所有书籍中平平常常的一册,直到找到了它的读者,找到那个能领悟其象征意义的人,于是便产生了那种被称为美的奇特的激情。’店名序言集,就来自这里。”

  书店虽然袖珍,设计却颇见心思。“螺蛳壳里做道场”,在利用线条完成空间的视觉分割基础上,女儿的设计师朋友巧妙地打造了最多可摆放4000册左右图书的书架。架上所售何书?寺田寅彦的《山茶花中看宇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格林布拉特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自我塑造》、苏立文的《中国艺术史》、贡布里希的《秩序感》、拉巴图特的《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等等。绝少市面上的畅销品,但每一本书,都传递着人类智慧的深度、广度和厚度。

  “我和先生跟知识打了一辈子交道,深得读书之乐。‘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对任何人类知识体系都有兴趣。”随随阿姨说,“在余下的人生中,我和先生也想更有意思、更有温度地去保留一些人类的乐趣。这也算开书店的初心吧。”

  她接着说:“我想我们现在拥有一间梦想的小书店,我们是幸福的。书海茫茫,序言集连一叶扁舟都谈不上,但我们和书友相互滋养着,一起快乐地分享着书籍带给我们的宽厚、理性、善良、力量和柔软……我们收获了那么多信任,这让我愈发感到,阅读是一种隐秘的奢侈,那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不可以辜负,我们会坚持下去,期待这个小小的书店,未来能与更多的、真正的爱书人遇见。”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