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江画廊 高晓平 摄/视觉重庆 |
遥望峡江云雨,坐听巴山夜话,体味艺术电影。百花齐放的巴蜀之春,第五届巫山神女杯艺术电影周在巫山举行。本届电影周以“十年光影”为主题,举办了电影展映、优秀影片项目推介、艺术电影发展论坛、电影艺术家创作采风等活动。
小城巫山与艺术电影可谓缘分久远。改革开放之初,伴随着电影市场的多元化,艺术电影作为颇具探索精神的类型开始慢慢浮现。很多艺术电影,从上世纪80年代的《巴山夜雨》《等到满山红叶时》《三峡情思》再到世纪之交的《三峡好人》《巫山云雨》等,都直接或间接展现了这片土地独具自然与人文气息的巴蜀风貌和风土人情。
巫山神女杯艺术电影周创办于2012年,由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巫山县委县政府共同主办,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展示中小成本艺术电影成果的平台。电影周由政府与电影行业协会共同主办,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这是政府首度专设艺术电影周,让艺术电影发展有了一定的制度保障。
本届电影周在坚守艺术电影精神的同时,注入了新时代内涵。
当下,中国观众对电影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电影人必须持续发问,艺术电影的新命题是什么?是痴迷于标新立异的形式实验还是架空现实的叙事冒险?个体生命经验与家国集体命运如何勾连共情?艺术电影如何确定自身艺术使命和社会担当?
为艺术电影的生产创作注入新时代内涵,是守住艺术电影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艺术电影怎么“守”,巫山艺术电影周在进行自己的探索。
艺术电影的本质就是大胆的探索精神:不断革新电影语法,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烛照人情冷暖,擎画社会世情景观。
本届电影周邀请了艺术家调研考察“时代楷模”毛相林开山修路的事迹,讲述新时代的故事,融入新时代内涵,并尝试创新主旋律题材的艺术性表达、主流电影的商业化探索。
而在赛道选片、项目资助和作品展映上,电影周都要求贴近地域文化,让艺术电影以“地方性”姿态,讲述小人物、小地方的故事,以“小”动人。
在具体的入围影片方面,本届电影周共有32部优秀电影作品集中展映,它们在题材上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取材于真实生活。比如《忠犬流浪记》改编自真实的故事,片中训导员杨奇的原型人物是成都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搜救犬站训导员吴琦,“叮当”的原型是大队里的一只功勋搜救犬,它曾参加过雅安地震等灾难救援;《我的喜马拉雅》以“时代楷模”卓嘎、央宗姐妹一家父女两代人爱国守边的先进事迹为题材。
艺术电影也要讲好故事,但不是为了“求奇”肆意虚构。这些有原型、可考据甚至生活流式的故事,本身就会给观众带来历史真实的共情心理。努力观察和挖掘并将这些生活自身的戏剧性呈现出来,本身就是一种可贵的现实主义艺术态度。不矫饰、不做作。艺术电影要以真诚的创作态度、最具现实质感的影像反映当前中国社会热点问题和人们心中的内在关切。
本届电影周展映的优秀影片还有一大特点,即在微观叙事中守望人情之暖。
故事影像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艺术电影在叙事上要避免空洞无物的宣教,注重提炼中国人精气神,表现人物特有的伦理之美。要对社会有冷静的观察,而不是亦步亦趋。
信任、忠诚,对信念的守望,总是能够唤起每个人内心的情感。《忠犬流浪记》中,救助犬与驯养师都相信承诺,双方不离不弃。在驯犬师退役之后,救助犬四处寻找,踏上流浪之路。在之前分别的码头,他们坚持守望与等待,终于迎来了紧紧的拥抱。《我的喜马拉雅》中的一家三口,他们每天要做的就是“看护”好祖国的边疆。作品并没有陷入到宏大叙事话语中,而是从父女家庭关系的情感维系出发。片中简陋的小屋子有他们自己的家族故事,其实它也是乡政府所在地。这是一种双重的坚守,通过微观的家庭叙事潜移默化地“言说”藏族同胞的爱国情怀。
这些影片力求建立一种“对话”式的角色关系,比如,《忠犬流浪记》中,创作者并没有完全从狗与人的陌生化视角渲染“误解”,他们总是在互相理解中走向对方的价值期待中。《我的喜马拉雅》中的父女冲突,不是破坏性的,不是试图营造蛮横的父权家长和离经叛道的少女,而是将人物“冲突”视为一种新的建设性场域。每一次冲突,都是向对方真诚的“敞开”,从而在互相理解中重新融合。
艺术电影的风格之美应该建立在中国文化精神之上,体现中国气派,浪漫写意渲染“江山之美”。从《巴山夜雨》《等到满山红叶》再到此次展映的《我的喜马拉雅》《浴血誓言》《江水无声》等等,这些作品总是能将故事环境中的一草一木、地域的自然景观赋予一种写意的处理,带来一种“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效果。
人在“景”中,“景”映射出人的心境。《我的喜马拉雅》是第一次在大屏幕上播出,当影片出现广袤的青藏高原时,现场观众无不被祖国美丽的边疆所震撼。导演张鑫说,这是为电影频道拍摄的定制片,这是大屏幕叙事的独特魅力。这些意象化的雪山、森林,特写或高调摄影带来的视听之美,不是为了纯粹的影像景观展示,而是浸润了角色的情感逻辑和创作者的理性态度。在艺术电影中,自然环境作为人的生存世界,具备了“上镜头”的文化美感。人对社会的看法、对生活的态度均体现在“人化”的自然和“意象化”的影像中。
本届巫山艺术电影周上,还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一部由重庆电影集团出品、取材于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及下庄人事迹的故事片——《开山人》即将制作完成,并将在全国公映。我们期待着它在电影艺术探索和社会价值传播中有不俗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