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至9日,重庆会为大家奉上一场文化盛宴——第十一届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十一届,意味着重庆文博会已经走过了十年。时间,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见证。文化浸润下的山城,流淌着动人的故事、情感和记忆,这些都在过往的文博会中得以展现。十年间,一座城的风姿,一群人的底色,以大会为载体,鲜活、立体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当大会规模逐年扩大,展商数量逐年增加,品牌影响力逐年提升,人们对这场文化盛会有了更多的期待。此刻,人们憧憬文博会,更希望这场持续十一年的文化之旅,能够给重庆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
这种改变,和建设新重庆的任务紧密相连。建设新重庆,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打造高品质生活。品质感,和城市硬件相关,更离不开“软件”。一座城市最大的“软实力”,就是文化。
重庆的文化,有鲜明的特征,独特的水文山势,孕育了独树一帜的人文精神。无论是巴渝文化,还是红岩精神,山城的精神底蕴,厚重丰硕、饱满生动,是一笔无比宝贵的财富。
前不久,重庆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打造人文之城。一座真正的人文之城,不能仅仅满足于各类文化的展示,还要把文化变成一种获得感,让这些精神力量直抵市民内心、融入日常生活。
今年的重庆文博会以“文化赋能 产业振兴”为主题,其中有一个关键词——赋能。这也意味着,文化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展示品”,而是一个工具、一种路径,帮助人们追求更加美好、更有质感的生活。
文博会作为一种载体,正在集中呈现文化的赋能作用——举办“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论坛,让文化流淌于田野之间;推出“瓦楞纸”工艺环保全新概念展示区,把“重庆市民影像计划”融入其中;举办“首届山茶花杯武陵创意之星青年设计师大赛”,借力文旅融合构建高品质生活新图景……
办好一场会,就是在提升一座城的“质感”。今年年初,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目标,并明确要把“提升城市人文化水平”“加大文化惠民力度”作为抓手。重庆文博会,正是大力传承弘扬人文精神、打造别样精彩的人文之城、全力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生动写照。
看展,近距离接触《重庆·1949》精彩表演、“一江津彩”汉文化表演等等;逛展,购买琳琅满目的非遗作品、文创产品……人们以文博会为窗口,观览山水之城的独特魅力;企业以文博会为契机,寻找产业提升的内生力量;城市以文博会为支点,撬动可感可知的美好生活。
见证“文化力量”,拥抱“人文精神”,践行“品质生活”。这,正是重庆文博会的意义所在,也是目标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