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潼南联合遂宁等地成立现代农业人才联盟 |
|
遂潼涪江创新创业创造中心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支持遂宁与潼南探索一体化规划、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建设模式”。2023年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指出,要把双城经济圈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推进,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
潼南坚持党建统领,积极贯彻落实市委“一号工程”部署,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吸纳“人才流”上扛起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加速打造人才协同发展先行区,着力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区域壁垒,促进各类人才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为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盘棋”统筹谋划
推动政策互融共通
人才协同,制度先行。推进毗邻地区人才协同发展,首先要坚持“一盘棋”系统谋划,从政策制度层面做好顶层设计,提升整体智治力。
2020年5月,潼南与遂宁签订《遂潼人才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谋定人才交流合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目标。
2022年12月,两地组织部门根据遂潼产业一体化发展规划,同步谋划、研究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了人才协同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等,有力推动两地人才工作一体部署、同向发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融合。
人才政策协同联动方面,潼南积极构建“2+5+N”人才政策体系和“1+5+10”人才工作矩阵,大力开展“英才潼行”工程人才协同行动,联合遂宁制定人才协同重点任务清单,持续健全区域内人才引育留用转机制。
同时,潼南和遂宁建立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两地组织部部长作为联席会议召集人,成立人才协同工作专班,科技、教育、人社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坚持打表推动,强化沟通协调,增强两地人才协同发展的“化学反应”。
“一股绳”同向发力
推动人才同引共育
毕业于日本筑波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刘雁成主攻生物信息学领域。
2020年11月,刘雁成加入位于潼南高新区的重庆檬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两年多的培育发展,如今他已担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长。
“当时,苏州、成都的一些医药企业也在联系我。”刘雁成仔细权衡,决定加入檬泰生物科技,“因为潼南处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中部,市场空间大,发展潜力足,有充分的舞台可供自己施展拳脚。”
2022年10月,刘雁成荣获“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一等奖。
筑巢引凤的同时,潼南更加注重构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坚持把人才引进作为“源头工程”。潼南围绕遂潼川渝毗邻地区共育共兴的重点产业,全链条引育产业人才。与遂宁协作编制急需紧缺人才目录,联合举办潼·遂·铜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联合招聘推介会、“春风行动”线上招聘活动等,组团参加重庆英才大会、蓉漂人才日等引才活动。截至目前,两地共同举办招聘活动10余场,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等3000余人。
坚持“外引”与“内育”并重。潼南与遂宁携手,依托高校、大型企业等共建共享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推进培养和实训成果在两地互认。联建师资库、课程库,联合办学办班,跨区域开展现场教学、实岗锻炼等,累计培训培养各类人才1万余人次。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智人才发展大会等活动,推动两地人才同道赛马、同台交流。
此外,遂潼还探索建立干部人才常态交流机制,每年互派30余名干部人才顶岗学习锻炼,不断推进跨领域、多层面、项目化的人才交流合作。
“一体化”整合要素
推动平台齐搭共建
2021年5月,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正式授牌。2022年6月,川渝遂潼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功获批,潼星、遂星公司逐步实体运作。目前,两地已选派40余名优秀人才到园区工作,加快推动项目招商落地,持续引入科技创新主体。
遂潼涪江创新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是两地协同打造人才平台的鲜活范本。
潼南大力发展飞地园区等载体,广泛集聚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主动承接成渝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发展壮大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等特色产业,推动川渝高水平科技成果在园区率先转化,目前已有超过130项科研成果在企业转化运用。
同时,潼南联合组建现代农业人才联盟、医疗专科联盟、科技创新联盟等行业人才联合体,累计开展学术研讨、技术指导等活动200余场,推动两地人才、智力等要素高效对接。
潼南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潼南正深化与遂宁在成果共转、联盟共商等10个方面的合作,全力打造遂潼一体化协同创新大平台示范。此外,联合铜梁、遂宁等地共建涪江流域科技创新走廊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现已集聚成员单位330余家,共享仪器设备8400余台,设立专项创新券50万元并实现遂潼两地通用通兑,推动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益,进一步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一家亲”互利共赢
推动资源开放共用
人才资源有活力,事业发展才有动力。
今年1月,川渝毗邻地区首届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交流会召开,潼南、遂宁等8地签署《川渝毗邻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遂潼人力资源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这正是潼南推动遂潼人才资源开放共用的一个生动缩影。潼南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将成渝相向发展桥头堡区位优势转化为协同发展胜势,推动遂潼人才一体化发展驶入快车道。
在资源互通上,共同推进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构建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立就业招工协调制度,完善就业管理服务网络,推动人力资源市场准入、服务机构许可备案等两地贯通,着力打造立足遂潼、辐射周边的川渝毗邻地区人力资源集散中心。
在数据互联上,共同搭建引才联络站、创业导师服务站等载体,构建畅通快捷的人才信息互通平台。同时,两地建立完善共享互通的高层次人才数据库,探索专家人才柔性交流制度,通过“双聘”、项目合作等方式推动资源共享共用。
在智库互助上,潼南依托南昌大学重庆研究院等平台,借力遂宁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等专家智库,协同组建专家人才咨询服务团队,开展理论研究和课题调研。全面加强与高校交流合作,成功举办两届重庆英才大会潼南分会场国际柠檬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郑裕国等高端人才出席,为成渝地区柠檬产业发展献智献策。
“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打造省市级遂潼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辐射整合周边地区人力资源,逐步形成成渝中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群,让人才资源活水充分涌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潼南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一站式”衔接贯通
推动服务对等共享
2022年11月,遂潼正式启用社保卡、电子社保卡“一卡通一码通”平台,率先实现文化体验、旅游观光等23项功能、49项业务互认互通;今年2月,遂潼组建首支“遂潼税务秘书志愿者团队”,推出智能办税、规范执法等6个方面、22项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举措……遂潼人才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清单上,走在川渝合作前列的项目不断增加。
近年来,潼南全面加强人才跨区域服务保障,携手遂宁全要素建设一流人才生态。
人才评价共认方面,遂潼两地积极探索人才资格互认机制,推动构建互融互通、层次分明的区域人才评价体系,研究出台《潼南英才认定评价办法》《遂宁市急需紧缺人才认定管理办法》,推进“潼南英才”“遂州英才”分领域、分层级对等互认。
人才公共服务共享方面,潼南创新“3+30”人才服务模式,组建188人的人才服务专员队伍,推进“爱潼南”“遂心办”应用对接,梳理“遂潼通办”目录,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对等共享潼南英才服务港68项、遂州英才35项人才服务。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持改革求变、唯实争先,推动人才协同理念、机制、方法迭代升级。”潼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主动对接落实全市人才六大工程,推进人才强区建设,深化‘英才潼行’工程五项行动,开展产业工程师倍增、人才同引共育提速等10个重点专项,推动‘毗邻共建’走向‘毗邻示范’,共创遂潼人才协同发展新格局,共写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篇章。”
潼组轩 图片由潼南区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