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地里生长出的幽默“三剑客”的论剑大美凉山——邛海月亮湾空山系列之二十一徜徉绿岛雨雾春江·龚滩行
第004版:两江潮副刊
上一版   
从土地里生长出的幽默
“三剑客”的论剑
大美凉山——邛海月亮湾
空山系列之二十一
徜徉绿岛
雨雾春江·龚滩行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2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艺评论

“三剑客”的论剑

马一平

  2月24日—3月27日,“苍苍横翠微——翁凯旋、侯宝川、梁益君作品展”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集中展示志同道合的“川美写生三剑客”的艺术之旅。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欣赏这一作品展,特刊登四川美术学院原副院长、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原院长马一平的文艺评论,以飨读者。

  ——编者

  常年带着画箱行囊奔走于大江南北的三名义士,被誉为“川美写生三剑客”,他们是四川美院教授翁凯旋、侯宝川、梁益君。如此排名,自然首先是基于年龄之长幼有序,而论入道先后则又另说:三号梁益君,川美版画七七级里的小兄弟;一号翁凯旋,川美附中七八级里的四位老大哥之一;二号侯宝川则入学于川美美教八三级。

  我称他们为“义士”,实因其对风景画的忠贞不二,无论严冬酷暑,经常同行于高山原野,风风火火,颇有“大河向东流”之豪情。至于“剑客”,却并不用剑,仅凭各自手中一把画笔,尽写胸中意气。

  命运对他们是眷顾的,他们的艺术人生开启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春风杨柳之中,潮涌般的资讯扩展了他们的视野,一直以来四川美院相对包容的学术氛围和教学状态,为他们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成长条件。

  他们本可能各行其道,但却不约而同地青睐于风景画,而且还都是在写实语言系统中展开,由此这就成为了他们共同驰骋的疆场。然而,他们各自的早期人生经历与性格养成毕竟各不相同,因此即使面对共同的艺术命题,也必然演绎出彼此区别的个人风采。

  温润入心·翁凯旋

  画如其人,凯旋生性平和,行事认真,注重人文修养,工作秩序井然,待人热忱周全。这些特点似乎十分自然地折射到他的作品之中。

  他是“三剑客”中唯一经历了川美附中、本科到硕士研究生的无间断栽培,美院油画专业应具的绘画功底掌握较为均衡齐全,当属同代人中的佼佼者。因对风景画早有偏爱,他后来成为一名风景画家实非偶然。

  凯旋的作品分为两个部分,现场写生与空内创作。他的写生风景,无论描绘山南海北何种景色,何种时令,何种光照,都能让人呼吸到一种清新的空气,感受到一种温润的乡情,以及不为工业文明浸染的清纯。这种艺术感染力的获得必须仰仗绘画实力的保证。溯其缘由,显然得益于他早期所受到的较系统的苏式色彩体系的滋养。而他从中国写意画中吸取的书写性,让他更轻松灵动地呈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有效地提升了风景写生的艺术品质。

  然而,要更充分地体现凯旋关于“诗性”的追求,还当从他的室内创作中去体察,《空山系列》一组十幅当属典型案例。

  在这个系列中,作为油画语言中重头戏的“色彩”,却被慷慨地消解了,仅存一点幽微的补色关系还在精致地发生,而这几近无彩的画境也许正好容纳画家无尽的冥想。既然“大象无形,大音希声”,那么“大色去彩”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凯旋式风景,无论现场写生,还是室内创作,都无一例外地充盈着一种温润的情感,这是画家个性心理的底色显现。正因为如此,才给人留下挥之不去的愉悦。

  情寄苍莽·侯宝川

  宝川的童年与少年时代是在大凉山度过的,十几岁迁徙荣昌,当过四年知青,又在子弟校教过书。他的入道经历十分坎坷,连考五年方得如愿。

  由于早年凉山特殊的成长环境,给他打下的深刻了烙印,而他的母亲也永远安息在那里,凉山便成了他后来一生梦魂萦绕之地,几十年无数次进出于此。那里不仅是他艺术创作的基地,也是他补充人生能量的营养源。

  他的写生作品虽少了些凯旋式的明媚,但在一些作品中能看到他在“读景”中提取独特感受,并调动形式凝练意境的独特性,这样的长处在他的室内创作中有更显著的发挥。其中凉山题材的作品是最精彩的部分,分析起来有三个成因:凉山的大自然最能调动宝川血液中坨坨肉与苞米酒的长效成分,无需焚香操琴,即能让他全身心无障碍地进入创作最佳状态;凉山的自然景观提供了营造空濛浩邈意境的绝佳矿藏,正如没有大漠边关的现实存在,便没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名句,以及“羌笛杨柳”的吟唱;宝川一向追求形式语言的简约,而简约正是历经世事沧桑之后的选择,是一种取舍的智慧。

  还不能不提到宝川的《云端上的春天——悬崖村纪事》,悬崖村的故事是中国精准扶贫事业中十分闪亮的一笔。临空鸟瞰的图式自有先声夺人的视觉效应,而作品中隐含于沉雄壮丽之中的悲情则是触动心弦的第一要素,这种悲情全然不是对任何逝去事物的凭吊,而是对改变人类命运所付艰辛的顶礼。锤炼的形式语言与深邃的意境,让动人的故事转换成为动人的艺术作品。

  自在人生·梁益君

  相较于宝川早期曲折的经历,益君就顺风顺水得多。城市中心生长的小孩按部就班地读书,并早早进入少年宫的美术培训,高中时期正值高考恢复,他成了首批受惠人。美院毕业后在涪陵文化馆工作的七年间,他得以充分地亲近那里的大自然,由此与山山水水结下了不了之情。

  上世纪80年代末,川美召回了益君,在版画系担任色彩教席。益君执教严谨,注重教学方法的实效性研究,对应版画系色彩教学进行针对性探索,并身体力行,画出相当数量的教学范画,其中不乏可圈可点的精品。至今回头看,仍觉熠熠生辉。

  这些室内作品十分明显地呈现着画家的主动与自信,而当我们将视线移向户外,浏览益君的风景作品时,却发现发生了变化的并不止是被描绘的对象,作为艺术家的主体与作为对象的客体之间的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当益君面对大自然作画时,他全身心沉浸在对生活的享受之中,此时的自然对于他,就像他不时晒在朋友圈里的那钵其味芬芳的重庆小面,或是那杯醇香的清茶,人生有此佳境,焉能不亦悦乎?这种完美感让他忘情地接受自然的一切,此时在他看来,一切的人为手段如变调降调皆成多余。而一旦回到工作室制作丝网版风景画时,套版的限制又让他回到“工作状态”,刻意挑选物象与色阶,去享受一种被约束的创造。

  两种状态对于益君都是真实的存在,也许现阶段的益君更喜欢直接面对自然那样的无拘无束,那种身心彻底释放,并沉醉其中的感觉。对此我只想说:可别打扰他,或许庄周正梦着蝴蝶,那一只只蝴蝶将飞入他的画作之中,生成更加奇妙的画境。

  三位“剑客”同室论剑,各有的本色在比对中更显鲜活。君子合而不同,问道锲而不舍,他们虽相继步入耳顺之年,莫道去日苦多,来日依然不短,趁着身手矫健,继续偕行于天地之间。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