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小白农庄高粱机收 |
江津历来是重庆粮食大区、农产品主产地之一,有“中国花椒之乡”“中国柑橘之乡”的美誉。
作为农业产值连续多年居全市第一的农业大区,江津在2022年围绕“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地”的目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在农业装备、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交出亮眼成绩单。
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1%,高于全市5.5个百分点。建成高标准农田8万亩,完成农田宜机化改造2600亩。“江津花椒”品牌价值达到63.66亿元,预计富硒产值130亿元、增长12.1%……
2022年,江津区成功申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预计2022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89亿元、增长4.1%;农业增加值134亿元、增长4%。
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走进丰源花椒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伴随着机械轰鸣,浓郁的“麻”香扑鼻而来——
一袋袋精心加工的保鲜花椒从生产线传送出来,打包装进泡沫箱,等待装车发运国内外。
2022年9月,丰源花椒被认定为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这家专业生产、销售花椒及系列产品的公司,拥有国内先进的花椒检测设备及全自动深加工生产线,目前已培育出6个自主品牌,2022年实现产值6500万元。
科技创新、严格品控,也让丰源花椒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做到保鲜花椒、干花椒、花椒油及复合调味品等多品类出口贸易的企业。其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丰源花椒走出国门正是江津区大力发展花椒精深加工,唱响花椒产业“增效戏”的生动写照。
江津素有“中国花椒之乡”的美誉,是全国最大的县域青花椒种植基地和鲜花椒供应基地。
致力于深耕花椒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江津相继出台了20条措施,围绕种植、加工、市场等环节,促进江津花椒产业从单一种植到品种专用化、种植绿色化、产品多元化、市场专业化、管理数字化,进一步擦亮了江津花椒产业名片。
花椒产业的升级,佐证了江津农产品加工业的勃兴。
作为构建乡村产业链的核心,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是体量最大、产业关联度最高、农民受益面最广的乡村产业。
江津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江津区依托深厚的农业产业基础,将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该区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打造出德感、白沙、珞璜工业园三大百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重点打造粮油、白酒、调味品等农产品加工产业。
同时,以创新为核心着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核心竞争力。比如创新推出“花椒全产业链科技中试、首创全国花椒银行、搭建花椒大数据平台”三大举措,建成“生产+加工+科技+品牌”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农产品加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支撑起江津现代农业的骨架。2022年,江津区成功申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重庆市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县。预计2022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332亿元,居全市前列。
“旅游+”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江津永兴,江小白农庄。上万亩油菜在春日里满地流金,花香四溢。游客沉浸花海,尽享田园野趣。
江小白农庄是江小白酒业全产业链的上游环节,是重要的酿酒原料种植基地。
其以高粱种植为主,同时兼种油菜、青梅、水稻、香桃等作物。油菜-高粱的轮作模式,使这里呈现出春赏油菜、秋收高粱的田园胜景。
江津连续多年在此举办“金色黄庄”菜花旅游文化节。去年9月,江小白·金色黄庄也实现开园试运营。
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深度挖掘农村产业旅游价值,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是江津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大亮点。
江小白就在这方面做出了成功示范。既吸纳了大批当地村民就业,也吸引了每年10多万人次的游客。
村民王真华将土地流转给江小白,同时在农庄务工,每年租金加劳务收入有4万多元。在农庄一带,像王真华这样的村民有1000多户,有人还办起了民宿,年收入翻了两番。
结合农业产业发展,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同时做足“旅游+”文章,江津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江津坚持以治理促建设、以建设促发展,在全区推行“村(社区)+示范院落+院落制”模式,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植入乡村治理“院落制”,既塑形也铸魂,有力推进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融合发展,现已建成津彩小院144个。
石门镇李家村获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石门镇、石蟆镇获批市级农业产业强镇,先锋保坪村、太公山、白沙古镇上榜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四面山镇头道河社区,临崖而建的贝壳房在山野间趣味十足。这里的度假民宿而今已成网红,吸引了不少游客打卡体验。
网红民宿的从无到有,是江津积极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发展的成果。
从民宿的招引到建设,再到后续的越野车、水上漂流等旅游配套,四面山镇头道河社区以“民宿+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既保障了农户的收益,又维护了村集体和民宿经营者的利益,真正实现了多赢发展。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引领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和保证。
石门镇李家村,通过引入“互联网+”,依靠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力量整合农业企业、电商平台等资源,开设“李家土货”淘宝店铺,实现了农产品的高质量变现。
石蟆镇正林村,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拥有“股东”和“工人”两重身份,整合了土地、务工和分红三大增收渠道。
在江津,农民富裕富足的故事,正在每个村落上演。该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明显,一批远近闻名的“鱼村、兔村、梨村、李村、橙村、酒村”已见雏形。
据介绍,2022年,江津区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鼓励整镇推进,试点扩面率达59%,高于全市目标。落实了128个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全区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196个、占比81%,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145个、占比60%。
罗晶 唐楸 马建保 图片由江津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