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为新时代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因此,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着力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乡村振兴统揽,夯实农业强国基础。新时代的农业农村工作,要以乡村振兴为统揽,为农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一是突出乡村振兴战略总抓手。只有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才能根本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才能彻底解决农村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才能全面解决现代农业如何发展、农业强国如何建设的问题。二是突出乡村振兴工作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只有全面推进、协调推进,才能把“三农”工作落到实处,农业强国的宏伟目标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有牢固根基。三是突出产业振兴总前提。五大振兴中,产业振兴是前提。没有产业振兴,农村人才无业可依,农村文化缺乏基础,农村生态不可持续,农村组织难以健全。要依靠产业振兴,农业现代化才能基本实现,农业强国才能最终建成。
坚持产出能力提升,完善农业强国功能。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必须坚持提升粮食产出能力,才能确保粮食安全、确保农民增收。一是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在农业科技没有根本性变革、复种指数不能无限度提升的背景下,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藏粮于地”,是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选择。二是不断增强科技支撑。粮食稳产增产的关键在科技,要从传统的农业大国过渡为农业强国,必须坚持“藏粮于技”,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启动一批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农业,全力补齐现代农业设施装备短板,切实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三是健全利益补偿机制。必须压实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的保面积和保产量责任,做到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必须稳定和提高种粮农民补贴,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高种粮积极性;必须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提升国家粮食收储调控能力,做到“藏粮于库”;必须引导农民多种经营、多样产出、多元供给,节约粮食、珍惜粮食、储备粮食,做到“藏粮于户”。
坚持巩固脱贫成果,彰显农业强国优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持续深化;优化农业功能布局,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根本任务;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是建设农业强国的突出标志。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主要帮扶政策的总体稳定,完善过渡期政策体系;坚持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逐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坚持驻村工作、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等制度,做好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脱贫成效更可持续,切实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二是优化功能布局。要顺应形势任务变化,全面开展农情普查,摸清农业农村农民现状,因地制宜优化农业功能布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奶瓶子”需求。三是培育特色产业。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的思路,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体验、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到乡村布局环境友好型加工厂,为大企业进行初加工或者零部件配套,推动农业产业补链、延链、壮链、强链,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并举,健全农业强国保障。要围绕农业农村发展深层次矛盾,聚焦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农民和集体的关系、农民和市民的关系,坚持改革创新,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一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要在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前提下,进一步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要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前提下,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释放农村建设用地资产价值;要在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前提下,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或长期租赁试点。二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庭院经济、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衔接。三是加强农业支持保护。要支持供销社、邮政、乡村企业、农民合作社发展,强化农业生产性服务;要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的适应性和普惠性,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强化农业防范和抵御风险能力,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系长江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