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加强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法治保障优先保障人民健康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根本宗旨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人民至上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底色
第013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加强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法治保障
优先保障人民健康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根本宗旨
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人民至上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底色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2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优先保障人民健康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根本宗旨

冯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以优先保障人民健康为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坚持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优先保障人民健康充分彰显站稳人民立场的价值逻辑。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要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始终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全民健康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健康利益作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了“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进入新发展阶段,卫生健康工作仍旧面临不少新的风险挑战。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卫生健康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人民群众不仅要求均等化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也希望提供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卫生健康服务。迈上新征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补短板、强基层、建机制,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保障人民健康。

  以大卫生、大健康观念引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这既是对世界健康发展趋势的科学把握,也是对健康发展内在规律的深刻揭示。这就要求我们从影响健康因素的广泛性出发,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将健康作为制定实施各项公共政策的重要考量,统筹调配全社会卫生健康资源,将维护人民健康的范畴从传统疾病防治拓展到影响健康的各个领域。大卫生、大健康观念的形成,是顺应人民群众对健康期盼的表现,也是我国医疗改革实践的思想结晶。在这一观念指导下,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人民群众自我保健与预防疾病的能力也得以全面提升。目前,我国已经初步构建起国民健康教育体系,帮助人民群众逐步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关注健康环境、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得到积极响应,城乡环境卫生得到较大改善,切实为人民群众营造起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有效调动了社会各界优势资源参与到卫生健康事业中来,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共同发展人民健康事业的“大合唱”局面,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进行健康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善于用系统思维规划布局人民群众健康福祉。自觉运用系统观念抓改革、谋创新、促发展,既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工作本领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以系统思维规划布局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一要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要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加强综合干预,深入实施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等专项行动,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立足全生命周期,针对婴儿期、青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生命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治理,积极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二要多方诉诸能力优质、体系均衡、服务普惠原则。应着力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大力推进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的差异,努力实现全民健康,促进社会公平。三要坚持共建共享,统筹各方力量综合治理健康问题。以丰富的医疗资源为基础,建立完善的分级诊疗体系,建成多种形式医疗联合体,形成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覆盖个人、家庭、单位等各类主体,统筹覆盖社区服务、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健康促进和慢病管理等全方位全周期服务范围的健康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产业优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重点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着力打造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云联化为特征的新一代数字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作者系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本文为重庆市教委思政课择优资助项目:szkzy2020004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