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12345”工作办法
生态环境是一根线,一头连着老百姓的福祉,一头连着社会和谐文明,一旦生态被破坏,造成的危害和损失都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做好生态环境安全执法,全力守好环保安全底线是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增强“宁可百日紧,不可一日松”的意识,按照市委、 市政府的相关要求,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安全中心工作,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创新“12345”工作办法,抓实抓细各项措施,扎实开展环境安全执法工作,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12345”工作办法即:“1”,落实“一体推进”,构建大环境安全格局;“2”,筑牢“两个基础”,提供有力有效支撑;“3”,强化“三向联动”,营造齐抓共管氛围;“4”,提升“四个能力”,检验环境应急队伍;“5”,狠抓“五项工作”,健全工作机制制度。
2022年,全市累计排查环境风险企业11337家次,整改隐患686个;督促企业自查111365次,整改隐患9105个,全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目前,全市生态环境安全执法取得积极成效。全市累计响应易引发环境污染的突发事件24起,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3起,响应次数和发生次数同比“双下降”;连续15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牢牢守住了环境安全底线,全市生态环境安全形势总体可控。
下一步,重庆将持续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围绕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重点风险隐患,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进行全方位、全领域、全覆盖的排查,坚持以管理抓整改,层层压实责任,推动促进区域环境质量持续全面改善,确保辖区环境安全,以扎实有效的工作,筑牢生态环境安全线。
提升精准执法能力 打造环保铁军
生态环境安全执法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力手段。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水平,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市生态环境局始终保持“严”的主基调,以问题为导向,以执法效能不断提升为目标,进一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聚焦预测预警、综合研判、精准报告以及应急处置4个方面,积极防范环境风险,扎实做好生态环境执法工作。
其中,在提升预测预警能力方面,市生态环境局完善并用好潼南、长寿水生生物毒性预警体系和长寿、万州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预警体系,努力将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率。
在提升综合研判能力方面,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升级生态环境移动执法系统、在线监控系统,提升生态环境执法能力。同时,坚持会商研判解决一线执法难题,以集群策用群智,在九龙坡、沙坪坝召开智慧执法现场会、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座谈会,促进突发环境事件精准研判、精准响应、精准处置能力建设走深走实。
强化“三向”联动 多元耦合筑牢环境安全防线
日前,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公安局、市高法院、市检察院召开2022年生态环境行刑衔接工作新闻发布会。
“统筹联动,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执法,目的在于更大力度、更大范围地协同整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为进一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难题,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重点突出执法检查、各领域各方面联动等方面,联动多部门全地域协同生态环境执法。
与市公安局环境安全保卫总队召开座谈会,深化行刑衔接10项措施;会同市河长办、市公安局、市住房和城乡建委、市卫生健康委等5部门开展水环境专项执法行动,排查478个点位,督促1062个问题按“六个一批”要求分类处置。
不仅是部门联动,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不断强化协同联动,高效推进环境安全执法工作,筑牢环境安全防线。
强化市区(县)联动,及时调度沙坪坝、江北、渝中等20余个区县响应24起突发事件。
深化区域联动。市生态环境局进一步加强上下游、相邻市县级建立跨区域、流域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有效确保事故应对处置中信息沟通、数据共享、预测预警、协同处置等环节协调联动到位。
目前,已与湖北、湖南、四川、贵州4省生态环境厅签订了《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危险废物案件跨省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实现了既共享两地利用处置资源,又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进一步推进川渝联合环境执法,联合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渝生态环境联合执法工作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吴志杰 张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