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的突出特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当前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这要求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发现问题、勇于直面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敢于解决问题,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坚持问题导向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一要从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要时刻保持目光向下的姿态,从具体的工作细节和人民诉求中发现问题的端倪,提高“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从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把握规律、认清大势,确保找到的是真问题。二要理论结合实际研究问题。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具体工作中分析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在众多问题中找到突出问题,在突出问题中找准矛盾的主要方面,为问题的解决探索切实可行的工作路径。三要注重实效不断解决问题。要坚持过程导向和结果导向,时刻以实效性来检验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坚持问题导向,必须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既要在找准找实问题上下功夫,也要在愿否敢否直面问题上动真格。
坚持问题导向要时刻心系人民。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一要站稳人民立场,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一枝一叶总关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时刻倾听人民群众的诉求,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牢宗旨意识、坚持为民情怀,扛稳维护群众利益的政治责任,通过听取和解决群众诉求,发现不足、改进工作、完善制度。三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将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问题解决的评判标准,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坚持问题导向要主动担当。勇于担当是一种责任意识。勇于担当就是要有魄力解决敢不敢的问题。新征程上,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我们要发扬担当精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一要敢于直面问题。直面问题不仅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硬碰硬,更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主动触及事关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主动触及深层次的顽瘴痼疾,主动触及历史遗留问题。二要有坚决果断的气魄。始终保持对形势变化的敏锐性,只要是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就要坚决贯彻执行,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的机遇,就要主动出击、迅速行动、抓住用好;只要是符合实际的探索,就要大胆闯、大胆试,努力在解难题促发展上做到一步领先、步步领先。三要有雷厉风行的执行力。问题发现了,就要马上解决;事情定了,就要马上去办。要始终保持与时间赛跑的强烈紧迫感,躺着想事、坐着议事、站着干事,闻令而动、雷厉风行、分秒必争,确保各项工作以最快的节奏推进、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对于已经作出的决策、议定的事项、部署的任务,要实行清单化、闭环式机制,紧盯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