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踔厉奋发的新时代好青年着力“三个全面”宣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在坚持问题导向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第007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争做踔厉奋发的新时代好青年
着力“三个全面”宣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
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
在坚持问题导向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2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

罗亮 李泓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弘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关乎时代新风新貌的培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依靠全国各族人民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将劳动精神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和人民精神世界,需要从组织形塑、国民教育、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等维度着力。

  形塑组织格局。完善的组织体系是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的重要保障。一是健全组织领导。健全弘扬劳动精神的组织领导体制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各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夯实基层功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力量,将弘扬劳动精神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城乡居民自治,打通弘扬劳动精神的“最后一公里”。三是凸显社会参与。壮大工人、农民的主力军力量,发挥企事业单位的重要作用,鼓励新业态从业人员积极弘扬劳动精神,引导高校师生深入阐释、广泛传播劳动精神,推动劳动精神不断转化为集体意识和自觉行为。

  融入国民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离不开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题中应有之义。一是纳入体系设计。把劳动精神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于教材研发、教学实践、管理服务各环节,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推动劳动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完善师资培养。健全劳动教育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专职教师队伍。选聘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作为劳动教育兼职教师,补齐师资短板。着重抓好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劳动精神专题培训,将弘扬劳动精神纳入思政教学与学生工作考核,引导教师自觉践行劳动精神。三是推进平台创设。以基层村社、一线工厂、大学生科创园等为依托,开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遴选劳模工作室团队入驻,打造弘扬劳动精神示范区。

  加强文化熏陶。营造劳动光荣的良好文化氛围,倡导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生梦想。一是加强宣讲阐释。把劳动精神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各级讲师团经常性宣讲内容。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的导向带动作用,关注劳动新形势、新形态和新变化,产出重量级研究阐释成果,在研究劳动精神中凝聚共识、积极弘扬。二是加强全媒体传播。党报党刊、广播电台、出版社等传统媒体要推出专栏专题、主题专刊传播劳动精神。“两微一端”、抖音等新兴媒体要发起“我的劳动故事”“劳动奋斗剪影”等话题。优化激励机制,运用“弹幕互动”“二次创作”等方式吸引广大网民以网言网语弘扬劳动精神。三是加强优质文创供给。建设以劳动精神为主题的博物馆、展览馆,引进VR、全息投影等数字化设备,以劳动模范为原本,创作电影、纪录片、话剧等,持续展播。借助数字技术赋能,把劳动精神的文化元素融入文创产品开发,推出融创新性、纪念性与教育性为一体的优质文创产品。

  抓牢实践养成。劳动精神应该更好地融入生活实践,成为一种行动自觉和习惯方式。一是抓牢日常生活劳动实践。提升洗衣叠被、烧菜做饭等基础性劳动在劳动教育中的占比,开设烹饪、采摘等劳动选修课,建立社区督导机制,推动家校社协同共育。二是抓牢生产劳动实践。拓展青少年实习实训的时空场地,探索建立“校外劳动辅导员”制度,指导青少年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面向社会大众举办“智能新技术应用”与“数字劳动”等公益培训,搭建生产劳动公益实践平台。三是抓牢服务性劳动实践。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以城乡社区为重点,围绕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开展志愿服务劳动。拓宽赛事服务、疫情防控、应急处突等志愿服务新渠道,将劳动精神弘扬融入志愿服务全过程。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团委,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BKS162阶段性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