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封闭管理措施,对于早日实现社会面清零十分必要。但不能忽略在“静下来”的人群中,还有不少需要帮助的特殊群体。如空巢(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行动不便人员、孕产妇、特殊病患等等。
各类特殊群体虽然人数占比不多,总量却不少。他们普遍都有着医疗、生活照料等特殊需求。施行封闭管理措施后,对这类群体要特别关爱。
重庆志愿者积极行动,补齐了服务特殊群体人手不够的短板。
服务和保障好特殊群体,首先要有底数。特殊群体有多少,特殊需求有哪些,要全面摸排,建立台账,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连日来,众多志愿者在社区干部的组织下,不辞辛苦爬楼、“扫楼”,敲门、上门,帮助相关部门全方面、无死角掌握特殊群体的情况。正是有了这样的“大数据”,才能确保每一个特殊个体都有人惦记、有人照顾、有人负责,从而尽可能减少疫情对他们造成的不便。
正因特殊,才需特事特办。特殊群体中的孕妇、危急重病人、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随时都可能需要帮助。不少志愿者为了特殊群众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服务,采取分工、换班等形式,确保24小时服务“在线”。还有些老年人不会网购、不方便下楼取物,一些志愿者便主动开展“敲门行动”和“上门服务”,帮助他们购买药品和生活必需品,让特殊群体得到特别照顾。
当然,各类特殊群体,特别是对于失能老人、活动受限或意识丧失的特殊病患者等,他们的诉求不一样,需要服务的时间、内容也不一样。对此,不少社区或是招募专业的志愿者帮忙,或是组织志愿者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服务,以更加多样化精细化、更具人文关怀的保障措施,全力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医疗等需求。
一个个全心全意全力服务特殊群体的志愿者,如同一道道光,使疫情防控工作更有温度,也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