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兴胜路社区,志愿者陈晓宇(右)正在帮助医护人员穿防护服。记者 郑宇 通讯员 孙小刚 摄/视觉重庆 |
11月18日,北碚区朝阳街道新房子社区,居民朱世碧家中的卫生间下水道堵塞,因疫情防控一时找不到维修工,十分着急。她拨通社区热线电话后,社区从志愿者人才库中通知懂维修手艺的抗疫志愿者陈永财上门服务,为其解了燃眉之急。
社区是疫情防控第一线,是志愿服务的主战场。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市文明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结合工作实际,总结推出以“按需设岗、就近招募、做好保障、有序实施、精准评估”为主要内容的“五步工作法”,推动了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有力有序开展,“志愿红”已成为我市社区战疫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按需设岗,打通“最后一公里”
群众的所急、所需、所盼,就是志愿服务的方向。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市聚焦群众需求,组建社区志愿者队伍,根据志愿者兴趣特长、职业特点、工作经验等,设计相应志愿服务岗位,打通志愿服务“最后一公里”。
针对一线医护工作者连续奋战、不能回家照顾家人的实际情况,渝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教师、物业担任志愿者,“点对点”为他们的家人提供辅导学生学业、保障生活物资等服务,解除医护工作者的“后顾之忧”。
据介绍,自疫情歼灭战打响以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快速响应,迅速启动开展“疫情要防住·文明在行动”志愿者专项行动,发动1.6万个志愿服务组织,动员党员干部、居家市民、“雷锋的士”、快递小哥等54.9万名志愿者,参与核酸检测、联防联控、物资配送、文明劝导、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活动18.6万余场次。
就近招募,居民都说“友邻真好”
自疫情歼灭战打响以来,不少特殊群体居家期间的特殊诉求需要及时解决。为减少人员流动,就近解决特殊群体的困难,南岸区鸡冠石镇开展“有邻真好”志愿者招募活动,发动近距离邻里互助。大家都说“有邻”真好,“友邻”真好。
我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社区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引导党员干部、青年团员、企事业职工以及普通群众就近就便到社区注册报到。
市委组织部发动3万余名党员干部积极到社区报到做志愿者;团市委招募储备1.3万余名志愿者,组建青年突击队,为封控小区开展物资配送;重庆医科大学发动3000余名学生志愿者,发挥专业作用,开展核酸检测;市住房城乡建委组织3000余家物业企业,24万余名物业工作人员开展防疫志愿服务……形成了“有一份心就尽一份力,有一份热就发一份光”的良好氛围。
做好“五步”,志愿服务有章可循
“五步工作法”,重在有“章”有“法”,让抓落实上下一致,有章可循。在做好按需设岗、就近招募的同时,“五步工作法”还强调做好保障、有序实施和精准评估,让志愿服务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推动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常态化。针对不同风险区精准对接、精准施策,合理设定志愿者服务时间、工作任务和服务内容,把志愿服务做到了群众心坎上。
巴南区界石镇东城社区被划定为临时管控区域,辖区50余名女干部、女党员、女性居民组成东城巾帼志愿服务小分队,为辖区居民采购食品、药物,面向残疾、大病重病、孕产妇等特殊人群开展“一对一”的护送就医和心理疏导,为辖区学生协调上网课所需物品,让居民们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