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四个聚焦”推动金融更好服务乡村振兴不断完善金融数据有序共享的法治保障
第012版:思想周刊·智库
上一版 下一版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加快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以“四个聚焦”推动金融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不断完善金融数据有序共享的法治保障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1 月 0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以“四个聚焦”推动金融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熊磊 章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入“三农”,有效发挥信贷、保险、股权、期货等金融子市场支农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力金融支撑。

  聚焦粮食安全,做好重要农产品供给金融保障。当下我国重要农产品的比较效益越来越低,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任务仍然艰巨,亟需金融予以重点支持。一是强化粮食安全金融保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建立健全种业发展融资支持体系,推动各类基金投资种业企业和农业关键核心技术企业,鼓励金融机构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制定面向粮食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硬措施。二是加大对重要农产品供给金融支持。围绕促进大豆和油料增产,棉、糖、胶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持续加大信贷投入、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为重要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流通和仓储等各环节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三是做好农业社会化金融服务。要因地制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生产托管服务,对信誉较好的主体推行“一次授信,随借随还”,以社会化服务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聚焦产业振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产业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存在融合层次较低、要素活力不足、产业链条较短等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强化对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一是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围绕农业功能拓展、农业新型业态发展、农业产业链延伸等融合发展模式,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增加投放额度,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给予优先信贷支持。二是推广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加强金融机构与龙头企业协同配合,以金融科技赋能农业供应链金融,科学设计金融服务产品,借助龙头企业信用为其上下游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共建供应链融资场景,实现金融“活水”对供应链参与者的“精准滴灌”。三是拓宽农村资产抵押质押物范围。在允许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机具、大棚设施等依法抵押质押贷款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林业经营收益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质押贷款等业务,激活农村“沉睡”资源,解决农户有效抵押物不足的问题。

  聚焦有效衔接,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相对贫困问题还会长期存在,自我发展能力还不足的脱贫农户存在返贫风险,这决定了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一是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扶贫小额信贷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在过渡期内继续坚持并完善相关政策,强化免担保免抵押、户借户用户还原则,开展“再贷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业务,精准用于贷款户发展生产和开展经营,充分调动脱贫农户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二是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通过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等提供担保,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对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予以贴息,助力农业经营主体,尤其是脱贫农户开展创新创业,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提升农业保险和期货服务能力。创新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开发综合防贫保险,扩大农业大灾保险等试点,发挥“保险+期货”在产业发展中的价格发现和避险功能,为脱贫人口撑起防护网。

  聚焦共同富裕,促进农业经营主体的协同发展。面对“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协同发展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是以金融为纽带建好利益联结机制。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能力作为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衡量指标,引导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农户、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等模式,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订单收购等,与小农户形成稳定利益共同体。二是加大金融服务小农户力度。小农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尤为突出,加大金融资源向小农户倾斜力度,推进金融机构服务下沉,构建“专班、专人、专项”的工作机制,培育小农户金融意识,提高金融素养。三是强化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金融支撑。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一体化的农业经营组织联盟,有利于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通过建立“政银担”协同机制,综合考虑联合体财务状况、信用风险等因素,开辟绿色通道,为联合体内各主体提供差异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协同发展。

  (作者单位分别为重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庆大学,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CJY040阶段性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