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念好“三字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刻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基本要求高质量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第010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
念好“三字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深刻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高质量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1 月 0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冉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要论述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重大成果,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自信。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列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了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对于我们进一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坚持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全过程人民民主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走出了一条中国式民主发展的新路子。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充分重视了民主的价值理念和本质特征,彰显出民主制度体系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也充分重视了民主的运行机制和实现形式,使民主的实践成效更具真实性和有效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主体最广泛、内容最真实、功能最管用、运行全覆盖的社会主义民主,不仅保障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全链条民主,而且在执政、立法、行政、监察、司法、治理和自治等方面也得到了全方位体现。全国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文化活动的各个环节、基层治理的各项实践中,都能通过各种民主途径和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参与的实践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涉及国家发展大事、社会治理难事、百姓生活琐事等各层次,充分体现出全过程人民民主主体的全面性、内容的整体性、时间的连续性、运行的协同性和参与的广泛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现代化方面的集中体现,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方向,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中探索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伟大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将理念、制度与机制相结合的方式,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决策、管理、监督与评价等过程性参与,将民主的理念转化为民主的制度,又通过民主的落地机制与连接机制建设,实现民主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建设目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落实、监督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充分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独有、独到优势。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保各民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要坚持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激发群众首创精神,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民主实践中享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红利,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中成长,也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不断发展。首先,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加强制度保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证人民依法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拓宽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渠道,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次,要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健全各种制度化协商平台,实现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再次,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进一步推进基层办事公开制度,拓展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广度,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最后,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工商大学分中心,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