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反思世界其他国家“先污染后治理”和依靠环境侵略的现代化道路,深刻认识过去相当长时间内资源过度消耗、生态严重破坏、环境严重污染等系列问题,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体现了统筹人与自然关系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当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自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决定了我们的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有本质的区别,既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能走掠夺他国自然资源、破坏他国生态环境转嫁生态危机的环境侵略道路。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积累下来的资源环境问题也进入了高强度频发阶段,这说明了传统的道路已经行不通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决摒弃破坏自然的现代化模式,讲究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载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战略方向。实现现代化,离不开经济发展,离不开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仅要经济增长,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主要方针。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是为了民生。我国人民从过去的“盼温饱”到现在的“盼环保”,从过去的“求生存”到现在的“求生态”,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要立足于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脆弱的严峻形势,把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摆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产发展是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是生产发展和生态良好的社会动力,生态良好是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的必要条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我们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生态辩证统一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深刻把握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并丰富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路径方略,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要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着力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作者单位: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