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乐山下的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记载了革命烈士“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斗争事迹。小说《红岩》的创作问世,让许云峰、江姐、小萝卜头等革命英雄的名字被世人所铭记。尤其是江姐,一曲《红梅赞》使她的名字家喻户晓。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少文艺形式都曾以她作为创作的对象:歌剧《江姐》、电影《烈火中永生》、报告剧《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等,这些文艺作品不断地从党性、人性的高度去展现红岩英烈的辉煌。经久不衰的江姐形象,穿越时空,在中国大地上成为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忠诚革命事业的典型代表。江姐在铁窗黑牢里用鲜血与生命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正气之歌,它昭示着什么是革命!什么是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在我策划的2000多场《红岩魂——信仰的力量》报告演讲中,每次都要讲到江姐,江姐感人的事迹令听众肃然起敬,这,促使我不断地去收集史料,不断地去研究开发,以增强研究成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更多的人走近红岩。
江姐,这个名字不是文学创作,她是狱中难友对江竹筠的尊称。江竹筠被捕时川东地下党遭受严重破坏,如刘国定等主要领导干部相继叛变。被叛徒出卖的江竹筠手上掌握有地下党游击队的重要信息,国民党特务要从江竹筠口中挖出组织情况和人员名单。先于江竹筠被捕的人员都清楚江竹筠失去丈夫的悲痛,更清楚她对儿子健康的纠结。大家都担心,江竹筠在特务威逼和情绪低落的情况下会不会坚持不住?当江竹筠被严刑摧残不能行走,特务用布单子裹住她抬回牢房的时候,大家为她的坚持、为她的顽强而钦佩不已。江竹筠战胜酷刑折磨的坚不吐实感动了大家,候在牢门的难友们叫出了“江姐”!后来,江竹筠从单独关押转入女牢房后,大家都以“江姐”称呼她。
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渣滓洞、白公馆革命烈士斗争事迹的宣传从未间断,一直被人民所敬仰,一直有新的作品在问世。我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任馆长期间,结识了在渣滓洞工作了30多年的谭毅(已去世)。他1964年8月从部队复员被安排在渣滓洞当管理员、讲解员,一直到退休都没有离开过那里。他说:“我白天是管理员、讲解员,晚上是保卫员、防火员,这里就是我的家。”他在渣滓洞结婚、生子,他陪伴母亲在那里走完人生。今天,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选择了渣滓洞、白公馆的文物保护岗位,管理和宣讲着革命先辈的革命斗争历史。
作为连续在红岩岗位上工作了30多年的人,我与今天仍然在那里工作的每一个职工都认为,这是职业的光荣,人生的骄傲。
我记得,1995年在渣滓洞出口留言簿上有这样一段留言:我在人们眼中是大款,但是每次来重庆我都要抽空来看看这里,可以得到一种力量的激励。在红岩魂全国巡回报告演讲的留言里,一位观众写道:以前嫌房子小了,钱也少。今天看了展览我什么都不愿去计较了……
2003年我在采访江竹筠儿子彭云和他妻子时,彭云说了这样一句话:作为她的儿子我热爱她!作为中国公民我崇敬她!
我想,这也是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本文系《江姐:傲雪红梅》前言,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