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冶建工钢构基地 |
近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2022年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中冶建工集团钢构公司(以下简称“钢构公司”)成功入选,成为重庆市现有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之一。
“五位一体”促发展
白色的厂房里,机器轰鸣。走进钢构公司钢结构构件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200余台整齐的钢结构加工设备和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这些钢构件在这里经历钢材下料、组装、焊接、涂装之后华丽变身,运送到全国各地及海外,成为各大展场馆、桥梁、厂房、超高层建筑的“顶梁柱”。
钢构公司是分公司、子公司并体运行的核心专业公司,致力于中、高端钢结构工程的设计、制造和安装以及钢结构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擅长特大型工业厂房、超高层、桥梁、住宅、轨道交通、医药化工钢结构和压力容器及非标设备的制造安装,已成为国内少数集研发、设计、制作、安装、检测“五位一体”的大型钢结构企业之一。中冶建工投资建成了国内一流的钢结构加工基地,拥有6条240米机械化生产线,具备强大流动施工生产能力,可以为客户提供中、高端钢结构“五位一体”整体解决方案,具有较高专业化生产和协作配套能力,跻身中国建筑钢结构行业30强企业。
钢构公司具有国家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钢结构制造特级资质等多项专业资质,具备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钢结构焊工培训及考试资格、重庆市安监局焊工安全技术培训及考试资格等,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标管理体系认证,企业资信等级为AAA级。
科技创新强品牌
钢构公司坚持“面向行业科技发展前沿、面向公司生产经营需求、面向新型能力打造、面向人才队伍建设”的科技工作原则,促进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人才是第一资源。钢构公司高度重视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持续加大科研人员投入力度。目前,科研人员占比多,水平高,公司具有各类中、高级技术人才150余人,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2人,一、二级建造师81人,高级技师、技师67人,从事钢结构设计的技术人员17人。
钢构公司不断加强科技成果投入力度,建立研发机构,现有重庆市企业技术中心、钢结构技术中心、任相福冷作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杜天均焊工市级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焊工培训检测中心5个科技研发平台,协同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开发新产品,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钢构公司以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为主要路径,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独特钢结构品牌。公司技术保障生产经营的能力稳步提升。“2021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95%以上,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84%以上,近两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达到6.73%以上。”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钢构公司依托项目为载体,不断提升公司核心技术竞争力,荣获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中国工程建设BIM应用大赛一等奖,拥有省部级工法12个、36项发明专利、137项实用新型专利、省部级及以上优秀QC成果30余项。
匠心独运筑精品
在重庆国际马戏城钢结构工程中,钢构公司在综合考虑满足工期要求和解决现场受限场地的情况下,采用马道与屋架同步安装的方法和“工厂预制片状半成品+现场跨外单元拼装+跨外单元吊装、跨内散装单元连接件”的施工组织模式,将屋架下挂马道的制作、拼装、安装三道工序平行组织,各道工序内流水作业,总结形成《装配式钢结构弧形多层马道快速施工工法》,节约费用29万余元。该工法被评定为重庆市市级工法,并且在重庆融创山城印象——文化旅游体验区一期项目渝秀秀场钢结构工程中得以再次运用,节约费用23万余元。
钢构公司承建的忠州大剧场及附属设施EPC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重庆市“巴渝杯优质工程奖”;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体育中心钢结构工程、重庆交通大学双福校区西科所钢结构工程、重庆际华目的地5#体育中心钢结构工程、云南香格里拉白塔钢结构工程、内蒙古牙克石体育场体育馆钢结构工程等11次问鼎建筑钢结构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领域最高奖项——“中国钢结构金奖”。
钢构公司坚持聚焦主业,紧跟国家战略步伐,以“用心铸造世界”的态度创造钢结构精品工程,向社会诠释“中冶建工钢构”质量标准、技术含量、品牌价值,不断提升“中冶建工钢构”品牌影响力。
潘锋 李涛 付稚玲 图片由中冶建工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