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择、平等入场,这是良性竞争的前提。今年以来,重庆以全国第二批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为契机,创新推动“非禁即入”有效落实,切实保护和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非禁即入,是一种制度创新。新在由“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正面清单管理模式调整为“法无禁止即可为”的负面清单模式。市场管理,松紧尺度拿捏很重要。非禁即入,是要政府放宽市场准入门槛,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这是一种服务型政府的思维方式。
搞好营商环境,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给企业松绑减负,让企业轻装上阵。事前审批,对政府来说,成本低、操作易,但也可能让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错失良机。非禁即入,减少了模糊性,降低了随意性,增加了确定性和规范性。管理关口的后移,看似是简单一步,实则“牵一发而利全身”。
行胜于言。对企业而言,“漂亮话”不如“实在活”。尊重企业,就要切实做到一视同仁。从这个角度来看,非禁即入代表了政府打造公平、透明营商环境的一种开放姿态。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理应得到公平对待。放开市场,让企业家决定在哪创业,何时进入,这本身就体现了政府的态度和眼界。
一企入,满局活;一企强,产业兴。“超过100万户”,这是五年来,重庆累计新增的市场主体数量。企业蓬勃,市场活跃,意味着巴渝大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底盘更加扎实。这些年,重庆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打破各种各样的隐性壁垒,用明确的预期呵护企业的信心,让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形成了欣欣向荣、良性竞争的市场格局。
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2001年落户重庆的长安福特,与这座城市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的高级经理李秀曾感叹,“重庆给予了长安福特很大的支持,帮助我们解决了诸多困难,见证过我们的高光也陪我们走出过低谷”。
见证高光时刻,陪伴走过低谷。重庆便是这样守护着这片大地上的所有企业。当前,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越是压力倍增,越需充足支撑。企业发展要“轻盈”,政府就要“挑重担”。好的营商环境,一定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缺一不可。
好的营商环境如空气、阳光和水。在非禁即入的加持下,各类企业站上了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政府要继续练就“店小二”的眼明心细,做到“店小二”的手勤脚勤,做企业的“知心人”“贴心人”,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营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让每一个市场主体持久地散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