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育人沃土培育拔尖人才做大自然的园丁 让每个生命向阳生长
第014版:强教兴渝新画卷 回眸重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这十年
上一版 下一版 
一方育人沃土培育拔尖人才
做大自然的园丁 让每个生命向阳生长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9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碚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
一方育人沃土培育拔尖人才

  三位盲人按摩师参加主题班会分享成长心得

  核心提示

  菁菁校园,莘莘学子。作为百年名校、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附中,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西大附中”)始终坚守教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

  秉承“立人、新民”的办学理念,西大附中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提炼出“缤纷教育”的学校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学校继承传统、锐意创新,探索出适合中学实际的生涯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路子,诠释了中学创新人才的内涵特征。

  科学的教育理念、强大的师资队伍、多维的课程平台以及民主的管理制度为保障机制,西大附中一直在为学生提供更高的成长平台,使学生成为真正大写的“人”。

  深化生涯教育

  从关注学业到关怀人生

  来自29个高校的专家、教授走进校园,为学生们提供认知专业的生涯课程。从汉语言文学到数学与应用数学,从哲学到物理学,从心理学到人工智能,从化学到生命科学,从药学到经济学,从思政教育和教育学到心理学……每一位专家、教授的讲解都带着智慧的闪光,为懵懂的学子埋下一颗专业的种子。

  这场职业认知、专业认知的盛宴只是西大附中“彩虹生涯月”的一隅,也是学校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系列课程中的一个部分。

  当前中学阶段实施的课程改革和招生考试改革,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如何教育学生“学会选择”“创造幸福”,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

  西大附中以“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破题。

  自1997年起,西大附中通过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及主题教育等,让师生对生涯有初步的认知与体验。经过萌芽、探索、拓展等阶段,最终发展成为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

  学校围绕生涯主线,以研学旅行、考察探究、职业体验等实践形态系统性课程化开展生涯教育,并设计生涯教育课程和动态跟踪评价指标,建成生涯发展、学生成长等6大中心和60余个校外基地。

  在课程上,有承载基础课程的《遇见最美的自己: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初中版)》《遇见最美的自己: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高中版)》课程读本及系列生涯理论课,有《国粹武术》《乡土地理·九门实践》《财商基础》《疯狂物理》等系列特色选修课及课程读本。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主干课程贯穿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学科学习,以加深学生对自我和学科的认识。

  在实践上,以“入格教育”、缤纷社团活动、“彩虹生涯影院”、“专业巡礼”、“大小先生”讲座、专业研学与大学研学、见习实习职业体验等活动形式,与理论课程相互配合、相互印证,提升学生认知、合作、创新、职业等关键能力。

  去年,学校“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获得了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发的2021年重庆市教学成果奖。

  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学生们逐步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清晰有效的口头表达、互补互助的团队合作、跨越常规的创新思维、好奇勇敢的创造意识、保持开放的全球视野、自信开朗的逆商管理,已成为西大附中学子特质。

  创新人才管理

  “四合运行”驱动内涵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作为市教委批准的“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西大附中开展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已达24年。

  学校以科创教育为推进创新人才培育的主要着力点,以落实科创课程与课题研究为推进创新人才培育的主要途径,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和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室,可以说是少年英才们的摇篮,优秀的科技特长生们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展。

  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室,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部门、项目负责制。各项目教育团队通过社团、兴趣小组、兴趣班、选修课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生可通过“西南大学附中研究性学习大赛”选拔,参加市级及全国比赛。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近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赛事中成绩优异,学校也因此获得全国科技创意大赛优秀组织奖、全国科技教育创新优秀学校、重庆市首批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全国中学十佳“英才计划”优秀组织实施单位等荣誉。

  除此之外,学校构建起资源整合、队伍结合、内容融合、机制和合的“四合运行”机制,不断优化学校创新人才管理工作。

  例如,对校内外、大学及地区的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共享大学或机构的科技互动馆、实验室、图书馆等硬件设施;师资队伍“高校导师—社企机构—中学导师”三级联动,专兼结合,保障科创教育有序高效高位运行;建立科技教育教研活动机制,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共育配合的科技教育机制。

  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制度保障、平台搭建,西大附中自上而下、全面铺开的创新人才管理工作,淬炼出“四合运行”机制,在全校形成一股浓厚的科创文化氛围。

  升级育人模式

  拓展后备人才培养阵地

  《适应月球表面极端环境植物的筛选研究》《纳米改性硅藻土复合材料的水处理性能研究》《抗生素残留对溪流中光合细菌的影响研究》……一项项科研成果让西大附中的学子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科创教育已成为西大附中实实在在的特色名片。

  这得益于西大附中在"化育真人"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成果,形成了集多种创新培养模式为一体的教育生态。

  为破解师资和课程难题,学校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创新基地,强化师资力量,开设研究性学习必修课程。同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寒暑假综合素质实践选修课程以及社团活动课,形成经纬交错的课程体系,共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依托“英才计划”和“雏鹰计划”,学校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小班,为学员统一配备班主任,建立“大学导师—中学导师—高中生”的多方合作学习体,将高中生送到大学专家身边,鼓励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像研究生一样开展课题研究。

  同时,加快创新实验室等硬件建设。学校建有STEAM中心等14个校内实作基地、38个高校实验基地、16个野外实习基地,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活动、实现个性发展提供场所。

  学校已连续举办19届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每届均有超过100个小课题现场展示,一大批区级、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由此诞生。

  经过多年探索,西大附中学校开展的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已结出丰硕成果。学生在国际赛事中获奖70余人次、国家级奖项500余人次、省市级奖项2000余人次;教师荣获全国优秀科创导师111人,重庆市优秀科创导师116人,高校兼职教授及硕士生导师、创新实验“师元班”导师182人;学校的创新人才培养、综合实践活动、生涯教育、生态环保等工作,多次受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生态环境部等委派,在国际国内进行交流展示。

  周珣 陈锐 图片由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