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思政课的本质,为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话语三个方面发力,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打造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金课”。
着力打造有高度、有温度的教学内容。一是在“吃透”上下功夫,用真理的力量说服学生。要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二是在“转化”上下功夫,用通俗的道理吸引学生。要把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把教材中的理论话语转化为大众话语,把大本子讲薄,把深道理讲浅,把道理寓于故事之中,让理论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实际。三是在“结合”上下功夫,用深厚的情怀打动学生。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准确把握青年学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的特点,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成长需求、现实困惑紧密结合起来,找准学生的兴趣点,主动设置议题,在帮助解决具体问题中水到渠成地实现思想引领。
着力优化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方法。一是传统和现代相互融合。要坚持正面灌输与隐性渗透相结合,把启发式、沉浸式、情境式、体验式、探究式、咨询式教育充分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积极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组织课堂教学,营造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民主平等、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网下和网上相互衔接。要推动思政课同网络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不断创新网络化、数字化教学模式,开展慕课、翻转课堂教学,录制短视频、微课、微电影,运用自媒体、网络直播、虚拟现实技术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传播方式开展思政课,使网上和网下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三是课内和课外相互促进。要善用社会大课堂,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新时代的“大思政课”路径,主动对接各级各类实践教学基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进基层,在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提高理论应用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和政治鉴别能力,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锤炼优良作风,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着力创新接地气、聚人气的教学话语。一是提升话语体系的大众化。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提高语言艺术水平和表达技巧,努力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大众化、生活化的语言,让基本原理变成生活道理,达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效果,切实增强思政课的话语亲和力。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语言习惯、词汇系统,把严谨规范、书面化的教材话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生动鲜活的教学话语,让基本概念变得简单具体,思想脉络变得清晰明确。要注入真情实感,运用入情入理的语言,让思政课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引“共鸣”,品起来有“回味”,给学生留下持久深刻的印象,在春风化雨中给人启迪和力量。二是增强话语体系的时代感。要因时而变,积极运用向上向善的网络语言,创新思政课话语内容和话语表达,推动思政课话语体系更接地气、更有灵气,提升思政课的到达率、传播率、点赞率。要紧跟学生网民的关注点、兴奋点,动态把握学生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在思政课上有针对性地回应网络热点问题,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达到解疑释惑、鼓舞信心的目的。
(作者系重庆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