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孩子们听的相声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带着6岁的女儿去听重庆青年相声团体逗乐坊的儿童相声专场。
对于逗乐坊来说,我算得上老粉。自它2011年成立以来,逢年过节或周末休假,只要有空,我便会携亲邀友来沙坪坝的巴渝书场或去七星岗的春来茶馆坐一坐,乐一乐,听相声领略传统文化魅力,用欢笑疏解日常生活压力。在此起彼伏的笑声中,我目睹了逗乐坊的成长和壮大,也深切感受到相声本土化的艰辛与荣光。
风雨十载,逗乐坊服务百姓,播撒笑声,打磨表演,传承文化,从最开始的每周演出一场到现在每周18场演出,不仅给观众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也创作出一大批广受欢迎的曲艺节目。逗乐坊在重庆这块土地上逐渐站稳脚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逗乐坊创始人宋好,人称“坊主”,创演并重,德艺双馨,是个典型的严肃活泼、外冷内热之人。别看他在台上嬉笑怒骂表演洒脱,逗得观众笑得前扑后仰,但幕后的他却相当自律精进,一丝不苟。怀着对曲艺的满腔热情,宋好一边带领逗乐坊健康持续发展,一边致力于相声重庆化的创作方向。他的《乡音乡情》《名著与方言》《老朋友》《包你成名》《重庆,要得!》等叫好又叫座的节目,深受观众的喜爱。他也凭着优异的文本创作和精彩的表演风格,获得中国曲艺最高荣誉——牡丹奖。这不仅是宋好个人的荣耀,也是逗乐坊实绩的证明,更是重庆曲艺界的骄傲。
逗乐坊的相声一向时尚健康,老少咸宜,尤其适合青少年。他们学古不泥古,将传统相声与其他艺术跨界融合,把流行性潮流元素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展现出传统曲艺创新的新风采和新腔调,受到不少年轻人的推崇。
灯光渐暗,幕布拉开,儿童相声专场的第一个节目不是相声,而是传统曲艺——金钱板。伴着竹板清脆的击打声,以川剧曲牌与四川民歌为基础的唱腔,一下子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我连连叹服逗乐坊这场演出的设计思路——相声专场并没拘泥于相声这一单一艺术形式,节目中除金钱板外,还穿插了双簧表演,能让孩子们多角度体验传统曲艺的魅力。
这场相声表演,有逗乐坊的专业演员,但绝大部分以小学员为主,年龄最大的13岁,最小的才6岁。小笑星们用精彩幽默的表演演绎着校园的故事,包袱抖得格外响亮。《大与小》《同学之间》《欢声笑语》《A计划》这些节目取材孩子们的日常,紧跟当下时代脉动,在欢笑中,寓教于乐,有效传达了团结互助、尊重他人、努力学习,做有用之才等道理。少儿相声的童真、童趣、童言,逗得小观众同声相应,热情高涨,笑声一浪高过一浪。女儿一边大笑,一边拍手叫好,一边连声说她也要去学相声。
相当受瞩目的是说《八扇屏》的9岁小演员黄子言,贯口一气呵成,气场十分了得,赢得了观众的青睐。能说会道的普通人,在台上撑够5分钟就不错了,而这小演员不仅要背下大段台词,还要口齿清楚、节奏明快、声情并茂,还要达到渲染情节、展示技巧、产生笑料的表演效果。这功底,没个三五年根本练不出来。看来,这次的儿童专场也是一次汇报演出,集中展示了孩子们对相声的热爱和执着。
宋好与爱徒们搭戏时,眼里满是欢喜和爱意。这些年,他在培养曲艺接班人上,可没少下功夫,不仅手把手地教他们相声基本功,还格外注重舞台经验和艺德培养。他陆续培养了青少年相声学员30多名,屡次在全市少儿曲艺大赛斩获大奖,甚至在全国少儿曲艺大赛取得好成绩,实现重庆该奖项的“零突破”。
繁荣发展曲艺事业关键在人。从这次儿童相声专场的成功演出,我们欣喜地看到逗乐坊不仅是一个演出团队,更是一个曲艺传承培训基地。他们多年来一直坚持曲艺演出和传承培养并行,实现了舞台实践和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既推动了曲艺社的舞台演出水平,也为曲艺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逗乐坊的不懈努力,从某种程度上,正是对曲艺如何守正创新、薪火相传这一命题的有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