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属猴的。我与《重庆日报》的深度结缘并有幸成为她的一名作者,竟是因为一只真正的猴子。
我对《重庆日报》的认识,起于22年前的一次重庆之旅。那是世纪之交的2000年,我从湖北到重庆旅游。在朝天门,当我即将乘坐三峡游船离开重庆的时候,看到码头台阶一隅有一个报摊,摆摊的大娘在一个背篓上铺了一块板子,板子上摊开许多报刊杂志,红红的《重庆日报》报头很显眼地映入我的眼帘。我用5毛钱买了一份当天的《重庆日报》,作为此次不远千里到重庆旅行的礼物带回去做个纪念。
这是我第一次与《重庆日报》的邂逅。当时的印象,是对“重庆日报”几个苍劲有力的报头字体感到了某种震撼的力量。“重庆日报”字体刚劲,挥洒流畅,刚中有柔,笔锋凌厉,让人一看就感觉有一股催人奋进的气息。后来我才知道,“重庆日报”是由邓小平同志主政西南时所题。
数年后的2008年,我有幸调到重庆市辖的南川工作,并在城市管理和建设部门工作。我成了一名新重庆人。从此,《重庆日报》成为我办公室每天都会收到的报纸,成为我每天必须浏览的党报,我对重大新闻、时事政策的了解,基本上都是通过《重庆日报》一报通览。
每天,我将阅读过的《重庆日报》单独放在办公桌旁边的方几上,一年下来,竟然堆起一两米高。
工作之余,我也常写些文章,作品散见于其他报端。而《重庆日报》是我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2021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中国昆明举行。这次会议首次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重庆日报》“两江潮”副刊敏锐地抓住这一主题,准备推出相关作品。
编辑老师问我能否撰写一篇关于金佛山生物物种保护方面的文章。我欣然领命,与编辑老师谈起近日一只白颊黑叶猴孤身一“猴”进入南川城周边小区并被社区居民跟踪保护、最后被“遣返”大森林的事情。为了求证此事的真实性,编辑老师还让我发去了视频和图片。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让我十分敬佩。
经过多次的沟通,三易其稿,我终于写成《黑叶猴的美好家园》。其间,离不开编辑老师的悉心指导,包括文章结构、故事穿插、主题深化,编者和作者之间都进行了多次的交流。原来,每一篇文章的见报,都饱含着编者不辞辛苦的劳动和心血。
一只脱单孤独的国家珍稀物种黑叶猴,离开其栖息地三四十公里到达南川城市周边,超越其生存空间范围,这是生态向好和物种保护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有幸遇到了这只黑叶猴,它的出现成就了我在《重庆日报》“两江潮”副刊的处女作《黑叶猴的美好家园》。这篇文章还被评为《重庆日报》“两江潮”副刊2021年度精选作品之一。这是我的荣誉。
我属猴,因猴遇而在《重庆日报》发表处女篇,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美谈,但对于《重庆日报》来说,是其长期以来对基层人民生活的关注、对区县发展的高度关切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