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 让“课程思政”扎根人才培养全过程肩负科研担当 勇挑创新重任
第077版:T65 与时代同进步 与重庆共成长 重庆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交通大学 让“课程思政”扎根人才培养全过程
肩负科研担当 勇挑创新重任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8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交通强国建设
重庆交通大学 让“课程思政”扎根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活动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

  重庆交通大学充分发挥学校“两路”精神、“铺路石”精神、“明德行远、交通天下”校训精神,瞄准“课程思政”视角下制度设计、教学改革、教师能力培育等基本问题,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交通强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优化顶层设计

  系统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才能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完成好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

  重庆交通大学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行稳致远。

  坚持正确方向是“课程思政”改革的根基。作为重庆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重庆交通大学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校院联动工作机制,为思政工作的体系构建提供政治保障和组织基础。

  《本科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意见》《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相继出台,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加强了体制机制、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的顶层设计,提升大学生思政工作效能。

  各学院积极响应,纷纷制定《课程思政五年建设方案》,紧密结合专业办学历史和特色,明确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建设举措和预期成效,形成了“学院有特色,专业有特点,课程有特色”的课程思政氛围,协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已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切实发挥课程思政培根铸魂的作用。

  重庆交通大学把思想政治教育融通教师的每一个课堂、贯穿学生的每一步成长,真正在“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使学生成长为栋梁之材。

  近年来,学校连续两轮入选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20多年保持在90%以上,为交通强国建设源源不断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紧抓课堂教学

  专业课程与思政建设同向同行

  课程思政的奥妙在于“润物细无声”。课程思政要融入思政于专业课程之中,要坚决防止“贴标签”“两张皮”。

  在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合理设计“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相关内容,把爱国情怀、法制意识、文化自信、社会责任、工程伦理、工匠精神等经典案例和创新创业教育案例融入教学设计。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工程技术类课程要突出培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

  像这样在专业课程和实验(实践)课程中全面融入课程思政的学院并非个例,全校各院系围绕专业育人目标,突出行业产业发展与特点,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有效融合到每门课程当中。这得益于重庆交通大学“通专融合、虚实结合、校社贯通”的全覆盖的课程思政立体化教学模式。

  通识课引领、专业课渗透;激活理论“洗礼”、拓展实践体验;发挥学校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重庆交通大学多点发力,实现“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点”,打造了一批颇具影响的学科思政讲坛。

  学校通过专业实践、创新实践以及“三下乡”等课外实践活动,建设课程思政实践育人平台,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去,从而达到教育效果。”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些年,学生思想政治和专业素养全面提升,在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均获得优异成绩,学校在全国学科竞赛排行榜中名列99位,“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多次获共青团中央表彰。

  不仅如此,学校还充分利用重庆红色资源和办学历史,开发了“感悟‘两路’精神,传承红色基因”VR虚拟教学课程,讲好交大故事、厚植家国情怀;开展“路石创业实干班”“路石讲堂”等“路石”系列品牌活动,弘扬传承铺路石精神;开设“校长讲校史第一课”“毕业廉洁教育最后一刻”等专题教育,在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创新课程思政模式上下足了功夫。

  通过搭建课程思政平台,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示范工程,重庆交通大学已立项培育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23门,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其中,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市级思政示范项目课程7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案例102个,重庆市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论文)18个。

  加强师资培训

  全面提升教师思政教学能力

  课程思政最终要通过教师这一关键主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这对每一位课程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掌握专业课知识,更要掌握每门知识背后所蕴含的育人价值。

  为此,重庆交通大学组建教学学术共同体研究团队,将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和内容常态化融入教师培训,定期开展全校性课程思政经验交流活动,启发教师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建立课程思政网络平台,汇聚全国优秀课程思政案例,丰富课程思政资源,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各学院常态化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经验交流和培训,通过教研法活动等多种方式组织任课教师学习研讨,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育人意识,提升育人效果。

  同时,把课程思政作为课程教学大纲审定、教材教案审查、考核试卷审核、一流课程验收的必备内容,把课程思政作为领导听课、督导评课、学生评教的重点内容。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改立项、教学成果奖评选、教材评奖、教学评优等工作中,突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育人实效。

  全校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涌现出一批教书育人“样板课堂”。如教师董莉莉、罗融融等负责的“栖居漫谈——人居环境概论”和教师赵磊娜等负责的“线性代数”,均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重庆交通大学在深化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制度改革评价、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上持续发力,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要素之中,填补了专业课程教学在育人环节上的空白,打通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使全面协同育人落实到细微之处。

  谭茭 陈锐 图片由重庆交通大学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