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西洽会平台,助力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以数字化发展增强“进”的动能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校建设的对策
第010版:思想周刊·智库
上一版 下一版 
用好西洽会平台,助力开放型经济发展
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以数字化发展增强“进”的动能
中华传统美德融入高校建设的对策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7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资政参考

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刘倩

  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立足我市乡村建设实际,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要不断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发展、农村治理、农民生活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着力发挥数字技术效应,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重庆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西部“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示范区。要夯实数字乡村建设基础。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设施,推动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物流建设,持续推进农村地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要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鼓励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推广应用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构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有序推进农业农村、商务、民政、邮政、供销等部门农村信息服务站点的整合共享,使农村居民获得更加精准化的服务和更为便捷化的生活体验。

  着力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挖掘乡村发展新业态。数字化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重庆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深度融合,推进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智慧化,荣昌、大足两案例入选国家数字乡村建设指南。接下来,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要不断挖掘乡村发展新业态。创新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方式,把数字技术全面融入农业农村发展的全过程、各环节,打造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等,培育乡村智慧旅游、创意农业、认养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一批新农民新技术创新创业中心,推动产学研用合作,鼓励技术专家在线为农民解决农业生产难题,助推农业高效、安全、节约、绿色发展。要积极探索农业转型新模式。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整合共享农业农村基础数据,集中打造一批代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数字村庄、数字产业园区、数字社区和数字农户,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要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大力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促进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交易的数字化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着力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发挥好智治支撑作用,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要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数字乡村服务体系,用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要加强乡村数字治理现代化。大力推动“互联网+党建”,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党建信息平台,创新社会治理参与机制,实现政务信息透明公开,畅通社情民意,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广大农民参与数字乡村建设,持续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水平。要实现乡村治理智能化。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数字惠民便民服务体系,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推动政务服务网上办、马上办、少跑快办。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扩大优质资源辐射覆盖范围,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要推动乡村数字治理专业化。建设开放、共享、联动的信息化数字平台,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将社会治理重点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最优化解决方案宣传普及到基层农村,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与利用,促进相关领域专业能力的提高,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

  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是顺应数字时代要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要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加强农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推动“互联网+中华文明”,促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推进文物数字资源进乡村。重庆通过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设施、人员、场地等资源,在全国率先试点建设“学习强国”数字农家书屋,充分发挥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效益。要加大引资引智力度。加强改善农业农村投资环境,建立一批博士工作站、青年返乡创业孵化基地,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强化农民数字技术技能培训,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让数据真正成为农民生产“新农资”、手机成为农村生活“新农具”。要推进配套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平台,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信息流带动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物资流等向农村集聚,促进农村各类生产要素积累。大力完善支持数字乡村发展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体系建设,建成一批集创业孵化、技术创新、技能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农民创业服务中心,释放数字活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大学分中心,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