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岩写真《重庆日报》圆了我的三个梦偶遇“崖柏王”七部经典勾勒出一幅心灵图谱秀湖公园写生
第009版:两江潮副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何家岩写真
《重庆日报》圆了我的三个梦
偶遇“崖柏王”
七部经典勾勒出一幅心灵图谱
秀湖公园写生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7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70年春华秋实——我与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圆了我的三个梦

罗成友

  记者梦

  50年前,我就有了一个记者梦。

  1971年7月,初中毕业后的我,没能继续上学,回乡当了农民,拿起锄头“修地球”。那个年代,我家乡的生产队组织了一支改土基建队,将一片坡地改成梯田。有一天,市里的记者来采访。

  “要是我能当上一名记者就好了!”那天,我没在现场,后来村民说起那记者时的兴奋,让读书时偏爱作文的我,对记者产生了一种崇拜之情,有了当记者的梦想。

  1978年10月,我因在生产队里种蘑菇,并掌握了制蘑菇菌种的技术,被当时的巴县青木关区多种经营办公室聘为蘑菇技术员。到了区里,有条件读到办公室订的《重庆日报》等报纸后,我便开始照着报纸副刊上刊登的文章,学着写文学作品。

  而开始写新闻稿,则是与我的工作相关。

  1982年,我在一个小木箱里,用细木粉作原料试种香菇成功。我把这长出香菇的木箱抱到镇上的照相馆里,照了一张2寸的黑白照片,然后又按照《重庆日报》上消息的写法,写了一篇《我市人工试种香菇成功》的新闻稿,连同照片一起寄给了《重庆日报》。3天后,《重庆日报》就在2版的左下角,将稿子和照片刊登了出来。

  当我看到自己写的第一篇新闻稿上了《重庆日报》后,更激起了我的记者梦。从那以后,我就结合本职工作进行采访,利用晚上和节假日写稿,不断投稿,并成为《重庆日报》的一名通讯员。

  在当《重庆日报》通讯员的10余年间,我几乎每年都要在《重庆日报》和《重庆日报农村版》上刊发几十篇稿子,还写出了《厂耻鞋》《何志刚卖鱼有“三怪”》《老子服了儿子》等10余篇获奖作品。

  1993年12月,《重庆日报》在基层通讯员中选调记者,已40岁的我有幸被选中。我终于圆了做了20余年的记者梦。

  “田坎记者”梦

  成为《重庆日报》的记者后,因为一次采访,又让我做起了要当一名“田坎记者”的梦。

  1994年春节前,报社农村报安排我们几位记者,到农村去看一看农民准备如何过年。我到綦江古南镇的一个村里采访时,发现一位15岁的小妹妹竟然不知道重庆人过年必吃的汤圆是啥样,70多岁的老母和50多岁的儿子还睡在同一张用木棒绑的床上、靠一个老南瓜过年的贫困状况后,深受触动,写下一篇《贫困农民的“年”》,随即引来了“解放40多年了,咋会还有这样贫穷的地方”的惊讶。

  这惊讶让我意识到:农村不仅还有极端贫困,还存在新闻报道的“贫困”,农村还是社会关注的“盲区”。我是一位从农民、农村基层干部成长起来的记者,理应用手中的笔,为农业农村、为乡亲们鼓与呼。于是,我又有了当一名“田坎记者”的梦想。

  小时候饿过肚子的我,对粮食安全问题特别关注。每年的春耕生产时节,我都会到田坎上去采访,对春耕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农民对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如何帮助搞好春耕生产的期盼等,进行及时的报道。

  2002年,我到田坎上调研后,发现农村出现了忽视粮食生产的问题,于是写了一篇《粮食生产松不得》的述评文章。中宣部阅评组看到这篇文章后,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全国重视的问题;2007年5月,我在田坎上调研时发现,耕地撂荒现象较为严重,于是,写了一篇《我市耕地撂荒现象值得重视》的文章,见报后,又引起中宣部阅评组的重视,时任重庆市委书记汪洋也在报道上作出批示,要求市农业部门对耕地撂荒问题进行调查,拿出解决办法。

  农村贫困,也是我极为关注的。1999年元旦刚过,我与时任《重庆日报》总编助理张小良一起,用了3天的时间,走进了全市最贫困的巫山县庙堂乡,经过几天的采访调研,写出《穷乡庙堂纪事》内参稿。市扶贫办一位领导流着眼泪读完,几位市领导批示,要求重点扶持庙堂乡。

  在报社的支持下,我坚持跑田坎,写“三农”,终于圆了“田坎记者”梦,成为在全国第一位被称为“田坎记者”的记者。

  “长江奖”梦

  范长江新闻奖(现已合并为长江韬奋奖),是中国记者的最高荣誉奖,这是每一个有新闻理想的记者都会追求的梦想。我当然也期望获得“长江奖”。

  刚到《重庆日报》做专业记者后,就听不少同事谈起范长江新闻奖,而且还有人开始申报这个奖。当时,我虽然不敢有申报的奢想,但也暗暗在努力,争取有一天能圆这个梦。

  我知道,要实现这个梦想,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因此,我沉下心来,专心干好记者工作。

  除在农业、脱贫等报道上下功夫外,重庆直辖后,我也特别关注三峡移民,从1997年到2003年三峡水库135米蓄水这7年间,我每年都用10天以上的时间,深入到重庆库区进行调研采访,写出一组深度报道;对粮食安全、耕地保护、脱贫攻坚、乡村治理更是持续关注,所写的不少稿件,先后获得中国新闻奖、三峡大江截流好新闻一等奖、重庆新闻奖一等奖等奖项;我到开县麻柳乡进行深入调研后所写的报道见报后,报道总结出的“八步工作法”,被市里作为农村工作法在全市进行推广。

  2004年,报社推荐我参加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的评选,最终我以评委总票数第二获奖,成为重庆新闻界首位“长江奖”获得者。

  《重庆日报》这一平台,不仅圆了我的记者梦,还圆了我的“田坎记者”梦,圆了我的“长江奖”梦。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