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工集团(以下简称“建工集团”)深入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人才工作会议部署,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最大限度释放制度活力,构建以集团首席专家、建工工匠、优秀项目经理团队、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国家实训基地和重庆市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六大人才品牌为依托,以党建管理、企业管理、专业技术、项目管理和职业技能开创人才工作新格局。
坚持党管人才
筑牢人才工作之基
建工集团始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中央、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建工集团及时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定期对人才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全集团上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总部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党管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人才工作齐抓共管合力。落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将人才工作纳入集团重点工作任务方案,明确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压紧压实责任,将人才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年度绩效考核指标和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利用集团微信公众号等宣传窗口,加强人才工作报道力度,进一步营造爱惜“第一资源”的浓厚氛围。
健全制度体系
奏响人才工作之曲
解放思想是前提,解放人才是关键。如何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早谋划,明确人才发展定位。从“十二五”的“个十百千万”五支人才队伍建设到“十三五”的“1566”人才工程,再到“十四五”的“1+5”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建工集团人才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为引领,通过落实人才队伍建设各项举措,加强各类人才培养。
搭平台,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在建成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18个人才基地的基础上,新建2个世界技能大赛国家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1个重庆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为人才提供一流的发展平台。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加快形成。
深改革,释放人才干事创业活力。建工集团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决破除“四唯”问题,建立了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全面打通各类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有力激发和调动了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出台《首席专家及首席专家工作室管理办法》《建工工匠及建工工匠工作室管理办法》,先后评选出首席专家和建工工匠,每月发放专家津贴,建立专家工作室,在工作室设备设施建设、技术攻关方面给予经费支持,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
出台《项目经理管理暂行办法》,对项目经理实行分级管理,评选出一批钻石、金牌和银牌项目经理,建立一支数量足、水平高、结构优的优秀项目经理队伍,有效畅通项目管理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针对一线技术技能人员职业发展通道不畅问题,建工集团先试先行,出台《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方案》等制度,成功举办高技能人才评价综合评审会,建立高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机制,率先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双通道,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空间进一步拓展,受到中央和重庆主流媒体的重点报道。
“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打破了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与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界限,不仅是对人才的鼓舞,也解决了人才职业发展中出现的‘独木桥’‘天花板’。”集团职工刘宗勇表示。
优化人才生态
涵养人才工作之源
人才需要良好企业环境的滋养、孕育和成就。
建工集团通过做好人才服务、加强人才激励、树立人才榜样等方式,推动人才生态提能升级。
严格落实集团党委委员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搭好集团党委与专家人才联系“连心桥”,对取得突出成绩的专家人才,在专家津贴、健康体检、考察交流、培训深造、评先评优等方面实行“五优先”,切实做到对人才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
全面落实支持科技创新二十条措施,2021年科技研发投入同比增长64.8%,首次公开发布“揭榜挂帅”项目榜单,支持科技研发经费,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召开专家人才座谈会,打通人才绿色通道。隆重举行优秀项目经理、首席专家、建工工匠授牌仪式,增强人才荣誉感和归属感。
优化薪酬激励,坚持薪酬分配向高层次人才、科技人才倾斜,实行高层次人才工资总额单列管理,2021年高层次人才工资总额较上年增长29.72%,高层次人才工资增幅远高于集团平均增幅。
集团还出台了《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1+N”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技能人才素质提升计划,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高技能人才培育,对取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给予一次性奖励和津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动力和创新创造活力持续增强。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下一步,建工集团将咬紧集团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确定的一流企业建设目标不动摇,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打造建筑业人才高地,努力在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中贡献力量。
王宇 孙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