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提质发展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以“双一流”建设带动全市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2022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愿景,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明确了目标与方向,是推动职业教育在正本清源和守正创新中行稳致远、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切实做好新职业教育法贯彻实施工作,深化全面依法治教,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
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感,增强建设技能型社会行动自觉。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要把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落到实处。一要破除体制内外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歧视性、限制性因素,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建立相关保障制度。二要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破除“重普轻职”的传统观念,践行“类型教育”新理念,改变职业教育学生的发展困境。三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价值理念,以多种方式对高技术技能人才进行政策支持和特殊奖励,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待遇。四要建立普遍的全民高技能、高技术、高劳动生产率、高经济竞争力的发展模式,实现人才需求匹配从传统的学历匹配转变为技能匹配,为职业教育人才投身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公平的社会环境。
改革职业教育招考制度,畅通职教学子成长通道。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首先要激发活力,增强改革发展的原动力。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职教高考”制度,在制度政策层面优化和稳定职业教育的招生比例,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综合考试招生办法,提升“职教高考”的专业性及影响力,拓宽学生的成长成才道路。铺设贯通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全序列全链条人才培养之路,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探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普通教育专业互通、成果融通、学分互认的协调发展之路。健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受教育机会,更好地满足学生“升学有出路、发展有通道、就业有技能”的成才需要,凭借一技之长广泛参与技能型社会建设,成就出彩人生。
构建“融合型”职业教育模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路径,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要准确把握职业教育培养对象职业性、跨界性、多样性的显著要求,紧紧围绕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构建不同学校、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之间“师资共享、专业共建、设施共用、人才共育”的融合型职业教育模式。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要扎根于技能型社会建设需求,重视“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要注重适应市场需求、促进就业创业,实现“职业本位”;培养过程要强调以人为本,满足人们多样学习的需求,突出“素质本位”,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
强化职业院校技能培训,覆盖更加广泛的岗位群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各职业院校要站在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高度,根据职业分类要求和满足社会各行业不同层次职业岗位的需求,充分发挥多样化的技术技能培训职能,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和定向培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技能型社会建设。一要对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失业人员等就业群体开展实用、急需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增强其“造血”“换血”能力,助力实现高质量就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要针对高素质农民、新成长劳动力、产业工人等就业重点群体,做好全生命周期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技术技能等综合素质与行动能力的教育培训,赋能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体现技能劳动和技能创造的价值,为建设技能型社会持续提供广泛且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发挥企业办学作用,推动行业协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特征。一要鼓励企业多形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深度参与专业设置、教材开发、培养方案制定、质量评价、实训基地建设等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二要发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重要作用,探索教育过程、生产过程和生产岗位的有效对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三要完善行业协会制度,发挥其熟知不同岗位能力要求的优势,赋予职业教育标准制定及技术技能人才评价监督职能,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要建立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和职业能力标准体系,把学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技术技能人才从业的重要凭证,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技能型社会建设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大学分中心,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2CDJSKZX09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