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小时候常坐在家门口的小板凳上,翻看《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那一套三本的连环画。
我记得年幼的我,对作者高尔基悲惨的童年充满了同情,时而极恨经常打骂他的外祖父,时而又为他庆幸,有一个疼爱与呵护他的善良的外祖母。后来,爱好朗诵的我,常常挂在嘴边朗诵的是那句——“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那是高中课本上高尔基的《海燕》。
就在那时,我知道了他是无产阶级作家、诗人、评论家。小时候翻旧了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他的自传体三部曲。
《童年》创作于1908年至1910年,当时的高尔基已经年过四十。在高尔基三十多岁时,就有想写自传体回忆录的念头。高尔基和他的朋友列宁讲述自己的童年往事,列宁鼓励他将这一切写出来。高尔基答应他一定会写出来。最后,他完成了。
如果说,托尔斯泰、普希金代表了俄罗斯文学中温暖的一面,那么高尔基的文字,在我看来,则浸透着沙俄底层人民的一种从苦难中超拔出来的力量。
无疑,《童年》中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是悲惨的,他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得到过外祖母的疼爱与呵护,也受到过外祖父的责骂与殴打;受到过外祖母优美童话的熏陶,也亲眼目睹过两个舅舅为了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琐事中表现出的种种自私与贪婪。
阿廖沙其实就是高尔基自己。苦难的生活,破碎的家庭,自私的人群,童年的高尔基,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这一切都给高尔基的童年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好在,在高尔基童年苦难的底色上,也闪耀着人性温暖的光芒。
那是一抹珍贵的亮色。
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每逢节日的夜晚,弹着吉他、奏着动人心弦曲调的雅科夫,跳着民间舞、宛如恢复了青春的外祖母,绰号“好事情”的房客——一位进步知识分子。这一切都使阿廖沙感到既欢乐又忧愁。
高尔基在作品中流露出对这些人的热爱、赞美之情,他热情讴歌着他们。因为,正是他们,治愈着从苦难童年中走出的高尔基。
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当时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是这些普通人给了幼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这部小说,并非仅仅关涉高尔基这个个体,它也是一轴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历史画卷,既有作家本人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又再现了19世纪沙俄统治时期俄国真实的社会环境。其中作者所经历的童年苦难,也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
罗曼·罗兰曾说:“这世界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高尔基作为一名现实主义作家的伟大,也正在于此。在直面惨淡人生、正视淋漓鲜血之后,高尔基站在了现实之上,探求着改造现实的途径。
所以,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同时又是一位热诚的浪漫主义作家,他一直期待通过手中的笔,通过文学艺术,去促进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推动俄罗斯民族摆脱历史的和精神的重负,走向现代。
在对苦难的描写中,高尔基的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让人读过之后,能感受到拼搏向上的信念。尽管生活给了幼小的高尔基满满的恶意,但高尔基经受住了历练,没有成为一个黑暗的人,最终成了一个正直、积极有爱心的人。这热切的拯救之心,或许正是苦难童年中那一抹亮色所给予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