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城市一起拔节成长抒情性与叙事性的相互平衡我的童年晨雾缭绕南川龙岩城岁月悠悠 情谊深深
第004版:两江潮副刊
上一版   
与城市一起拔节成长
抒情性与叙事性的相互平衡
我的童年
晨雾缭绕南川龙岩城
岁月悠悠 情谊深深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6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艺评论

抒情性与叙事性的相互平衡
——赵晓梦长诗艺术特征探析
陈亚平

  赵晓梦长诗新作《分水岭》《马蹄铁》在构思技巧与题材选取方面的进步,让我们感到他诗歌个性的生命进程,正在走向一个标志性跨越的新里程碑,由此形成了他的长诗阶段性峰谷式曲变的文本落差。

  长诗的意境必须要铸建一种多重的精神世界内境,诗的思想内涵才能从中凸显出来。

  赵晓梦的长诗意境,自然与历史场景互为镶嵌。《马蹄铁》以实体场景空间、文化境域二者交织产生的特殊氛围,来连贯全诗的叙述主构架,又反复以视角和空间来切换不同的各自独立的细分情境,形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复调情节式的多元画面气氛。

  《马蹄铁》中的历史事迹、人文场景,十分偏重思想磅礴的动态与变化的气氛,并选用历史环境中的特殊人文事迹来构思,这就让悠远的历史文化场景能够以史证诗,让辽阔的自然场景能够以景托思,让深邃的文化场景能够以诗证史。

  由此,诗中的人文事迹在史诗般的历史氛围中更凸显出在场的诗意效果。

  以诗咏史,是中华诗歌的传统。以诗来表现历史事境,意味着“述史”与“据事”的性质是偏重叙事。但《马蹄铁》对“古事”的方法构思,不同于传统历史叙事长诗。

  从诗歌内容范围上,它并不借助对重大事件、故事事迹,作出完整的时空叙事,而是以密集意象交织的叙理与述情,作为一种立诗的框架,旨在追求一种对历史场景的写意性、片段事件画面的速写性、意绪起伏的抒情性——三者融合的诗体样式,从而让诗灌注于历史场境——历史事境——文化意象——文化意绪的整体之中。

  《马蹄铁》这种“述史”的长诗形式,是刻意追求诗中抒情写意的意境和寄寓之情,它大于诗中叙事写实的事境还原和再现之景,由此形成一种意境高于事境的诗意结构。

  全诗把一种思绪的内在精神,转化成感性外形的情节、事迹、动作,这中间,起作用的是构思技巧,而构思技巧本身是有想象力参与的构思过程。

  所以,《马蹄铁》是用内心的视觉与内心的知觉,来展开一系列想象的情节。诗中升华而融贯的意境,旨在追求一种历史的诗性文化与诗性的历史文化之间的文本形式。

  从文本类型看,赵晓梦的长诗《分水岭》属于不同功能有序组合的多元混体长诗。

  《分水岭》的主体构架是创造一个用诗来演绎人文事件,又用人文事件来浓缩诗的情节载体。这种情节载体,可以使情节的复杂性产生心绪变化上的起伏缓冲力,而让情节的延绵与交叉不枯燥。同时,让多种叙述截面植入到情节的机体中,互相打破界限,混合成一个新奇的独立性文体。

  《马蹄铁》《分水岭》在构思内容、塑造情节、表达形式方面,偏重以抒情性与叙事性相互平衡的表述取向,来追求史诗表达方式的宏大、激越、壮观、高远构架;追求一种整体流畅、回旋自然、有规律跌宕、灵活多变的抒情磁场,来激活全诗恢弘,浩繁、庄重、严密的内容结构。

  赵晓梦的诗作开创了一种小长诗叙述结构法。这种结构,借助对史事情节截面的选择性穿插,把思想观念弥散出来的点、线、面,合成一个有现场感的,让读者可沉浸体验的可视化情节。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