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教师与学生在“一禾书院”共同阅读 |
110年风雨沧桑,110年薪火相传。从厚重历史深处走来的龙门浩隆平小学,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蕴藏着动人的教育故事,镌刻着不朽的人文精神。
2010年6月,杰出校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龙门浩小学题词“好好学习,炼好身体”。该校百年校庆时,袁隆平题写下“书香启迪智慧,参与创造未来”的办学理念,并在学校设立“袁隆平创新奖”。2019年9月学校更名为“龙门浩隆平小学”,校名也是院士亲笔题写。
勇立潮头,与时代同频共振;担当作为,促发展行稳致远。龙门浩隆平小学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践行“智慧参与”校训,从“智慧创新、执着探究、大爱无私”的精神中汲取养分和力量,以打造特色课程体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建设高素质师资团队,构建家校共育新生态等举措为抓手,着力培养“向上、向善、向美”的拥有良好参与素养的现代小公民,引领学生像“好种子”那样向阳而生,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
智慧创新
“好种子课程”启智明德育新人
袁隆平院士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体现出“勇于创新,勇攀高峰,笃行务实”的精神和情怀。
这样的精神品质,融入龙门浩隆平小学师生的血脉,引领他们不断开拓学校发展新气象。
课程是学校办学的灵魂。龙门浩隆平小学传承“智慧创新”的精神,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参与文化为依托,围绕“尚美、智慧、求真、创新、健康”五大领域,构建内容丰富、多维立体、特色鲜明的“好种子”课程体系。
为持续推动课程建设走向实处、深处,学校着力打造“好种子”德育一体化课程,“小隆平”劳动教育课程,“大阅读”书香课程……发挥课程的“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作用,促进学生以德立身、以智启真、以体健身、以美怡情、以劳拓能。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学校构建“两领域三层次”的好种子德育课程体系,打造基于课程整合的德育课程群、基于项目的德育课程群,并在每一课程群中,确立生命类课程、生活类课程、成长类课程,还通过“快乐龙娃”活动社、服务社、心灵社等社团阵地,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五育并举,劳育为本。学校立足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构建“小隆平”劳动教育课程,在建设8亩隆平种植基地、学生劳动实践楼的基础上,以文化熏陶、劳动必修、创意实践等方式,引领学生锻炼劳动技能,弘扬劳动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书香溢满园,阅读润人生。学校以一个班级建设一个图书角,一个年级建设两个图书阅读站,学校建设一个藏书丰富的“一禾书院”的“三个一”阅读阵地建设,包含开心阅读、快乐阅读、共享阅读、智慧阅读、幸福阅读的“五阅读项目”构建,以及作家面对面、好书漂流、绘本剧表演等多彩阅读活动,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将继续聚焦知识、技能、态度、品格、价值观等方面,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内涵,构建更多更好的传承袁隆平精神的优质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校校长吴红川说。
执着探究
“参与式学习”推动核心素养落地
执着研究之路从来不是平坦笔直的。袁隆平院士带领科研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着杂交水稻研究,他身上表现出来科学探究、团结协作的奋斗精神,深深启迪着龙门浩隆平小学的教育者:立君子之品,办良心教育,育栋梁之才。
龙门浩隆平小学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形成的“参与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就是传承并弘扬精诚合作、团结协作精神的一个典型体现。
事实上,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始终把课程、课堂、教学与师生成长融为一体,贯穿“自主、合作、探究”理念,使用“参与式学习策略清单”,探索实施“333参与式学习”课堂教学范式,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师生共同成长。
比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依据“参与式学习策略清单”,通过课前清单,促进学生独立学习,提升预习质量;使用课中清单,促进学生独立或合作学习,加强学生小组之间的交流互动;厘清课后清单,让学生回顾、反思学习过程,促进查漏补缺和有效学习。实现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都基于策略清单进行,也将教与学内在地联结,让学习真实发生。
在学校“参与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还遵循“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的STEM教育理念,将STEM+课程纳入到学校整体的“参与”课程体系,构建“项目式学习”模式,实现了“跨学科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
据悉,学校紧扣“全员参与、课程整合、生态发展”,以师资团队、空间设施、课程构建为着力点,形成教学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科研能力强的STEM+项目团队;打造BIT实验室、VEX机器人实验室、原创部落等实验室区域,包括室内3D魔幻区域、乐高积木展示台等场地的STEM+课程文化区域;分低中高不同年级段,分别开设“梦想积木课程”“物联网课程”“创意机器人和编程课程”,还以社团活动的形式,开设超级建筑师、机器人与编程、VEX机器人、IQ机器人等活动课程。
因参与式学习与项目式学习的实施出色,学校获得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重庆市小学组八连冠,获得区级及以上科技类奖项686个。
大爱无私
“两支队伍”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袁隆平院士坚守科研责任田,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
这种精神启发龙门浩隆平小学教师团队爱岗敬业、潜精研思、大爱奉献。
从教32年,黄庆老师始终从细微之处关心关怀着每一名学生:学生感冒了,她端来温热水叮嘱喝下;学生衣服丢了,她热心帮忙到处寻找,甚至还为学生买新衣服;学生成绩下降了,她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学生答疑辅导……
得益于前辈教师的悉心帮助、耐心指导,王媚老师渐渐掌握了“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并学会了举一反三地开展教育教学,促使她实现了飞速成长。“传帮带”的奉献精神也在学校教师间传承。
为何学校会涌现出一个个兢兢业业、业务精湛、爱生如子的好老师?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学校围绕“铸师德、强师能”,打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等“组合拳”,引领教师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
与此同时,学校组建学术委员会,为青年搭建“青蓝工程”“新岗教师培训”等平台,组织“皓月论坛”“涂山讲堂”等活动,参与了学校的校本小课题的管理、指导和评审工作……有力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持续向好发展。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促进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学校制定《家校共育实践活动手册》,建立“魅力之家”评选表彰制度,以三级家委会为载体,以家访、主席联席会、家委会沙龙、家长培训会等路径为关键,构建家长学校课程体系,形成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区支持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引领家校共育由浅层次参与走向深层次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袁隆平创新奖奖励基金”的创立,鼓励学生在文化艺术、体育运动、科技创新等实践活动中砥砺前行,鼓励教师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学生培养等工作中积极探索,为学校的美好明天增添色彩。
杜林燕 张骞月 图片由龙门浩隆平小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