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共青团、怎样建设共青团”的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为共青团工作标定了新方位、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当前,共青团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高校共青团要主动适应时代新变化、改革新要求、青年新特点和治理新格局,把准“四点定位”,提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贡献度,推动工作守正创新、高质量发展。
坚持为党育人,提升引领力。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是共青团的初心使命。一部团史,就是与党同心、紧跟党走,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孜孜以求的创业史、奋斗史。站在新的起点上,高校共青团要把准“政治学校”定位,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发挥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作用,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用党的光辉旗帜指引青年、用党的优良作风塑造青年。要从政治上着眼,立足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切实为党培养青年人才,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要从思想上入手,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持续深化“青年大学习”行动,积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要从青年特点出发,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坚持需求牵引、分类分层,根据“95后”“00后”网络原住民的思想行为特点,创新网上青年工作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自觉担当尽责,提升贡献度。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高校共青团要把准“先锋力量”定位,把青年这一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胸怀“国之大者”,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要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主动融入环大学双创生态圈建设,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竞赛,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要实施青春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充分发挥学校教师教育和农业专业特色,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平台为载体,组织广大学生深入乡村一线,开展走访调查、挂职锻炼等活动,切实把乡村振兴主战场转化为立德树人大课堂。要开展青春唱好双城记活动,依托团的组织和工作平台,创新校地合作新机制,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心系广大青年,提升服务力。共青团是党领导的群团组织,也是青年人自己的组织。团的最大优势在于遍布基层一线、深入青年身边。高校各级共青团组织要把准“桥梁纽带”定位,紧扣服务青年的工作生命线,坚持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把青年的温度如实告诉党,也把党的温暖充分传递给青年。要坚持“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青年有什么需求,团组织就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扩大团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让团组织成为大学生信得过、靠得住的贴心人。要立足于贯彻落实大学章程、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定期召开团(学)代会,探索实施学生代表列席校长办公会等制度,拓展学生代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要始终围绕青年、关照青年、服务青年,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建立“我为青年办实事”的常态长效机制,打造“青年之声”服务平台“权小维”,把广大团员青年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转化为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
勇于自我革命,提升组织力。对共青团来说,建设什么样的青年组织、怎样建设青年组织是事关根本的重大问题。共青团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跟上时代前进、青年发展、实践创新的步伐。高校各级共青团组织要把准“先进组织”定位,依据青年工作生活方式新变化新特点,探索学校基层团组织建设新思路新模式,创新“党建带团建”“团教协同”“推优入党”“直接联系青年”等工作机制。要对标全面从严治党经验做法,推进全面从严治团,加强团干部作风建设,按照“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培养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涵养廉洁自律的道德修为”新要求,塑造新时代共青团干部新形象。要加强团员先进性教育,引领团员青年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刻苦学习、锐意创新的模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模范,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模范,崇德向善、严守纪律的模范”,让共青团更加坚强有力、充满活力。
(作者系西南大学团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