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陈先生通过“国务院+督查”平台,反映他历时七个多月,辗转多地开具“我爸是我爸”的证明,仍无法继承父亲遗产的问题。诸如陈先生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把证明的责任推到群众的身上,重复证明一件事,硬是把群众练成了“三头六臂”,让大家叫苦不迭。究其原因,一是某些部门奉行“不做就不犯错”的观念,推诿责任;二是信息壁垒给清楚可查的信息蒙上重重迷雾。
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李克强总理在会上强调:“告知承诺制既能利企便民、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又能促进诚信社会建设。”所谓告知承诺制,就是行政机关将所需的证明材料一次性告知申请人,申请人书面承诺符合相关条件并承担不实承诺法律责任,行政机关就不再索要其他证明。也就是说,群众只要当场承诺所提供的全部材料真实有效,就能立刻办理业务。
为了让这一制度高效运转,防止有人钻空子,需要政府与公众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尽职履责,做到不错位、不缺位。各部门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分级分类沟通方式,让数据多跑路。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个人信用制度。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增强诚信意识,向行政机关做出真实有效的承诺。否则,一旦形成失信记录,就会面临“一次失信、处处受限”的窘境。相信在今后的政务实践中,随着告知承诺制事项目录的实施,“我爸是我爸”这类证明乱象定能销声匿迹。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学生)
征稿要求
作品体裁为新闻评论,围绕时事新闻、热门话题、社会现象展开,要求原创,字数在1500字以内,语言干净,立场鲜明,逻辑清晰。
投稿邮箱:cqpld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