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床边装上扶手,方便老人起身;房间里安设感应夜灯,老人起床后夜灯会自动亮起;安装SOS紧急呼叫按钮,突发意外可与社工、志愿者取得联系……今年年底前,重庆将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对5000户老年人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保障。
面向贫困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群体,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养老服务需求、居住环境特色,经适老化需求评估后,由政府提供补贴,实行“一户一策”适老化改造,既弘扬了助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又能让老龄群体共享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果。权威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有望突破3亿。而重庆60岁以上老年人目前达到721万,占全市总人口21%。老龄化社会如何实现老有所养,是社会普遍关切的问题,党和政府也一直在积极探索。居家老龄化改造,着眼于解决老龄群体的“急、难、愁”问题,体现了问题导向、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的破题思路。
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契合了老年群体的广泛期待。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改造对象可以更精准一点、试点面可以更广一点、推广的步子可以更大一点。一方面,鉴于精准扶贫实践中,已经掌握了贫困户情况,不妨将自愿申请原则改为自愿申请与主动对接相结合,以确保那些最需要改造的特殊老龄群体享受到政策福利;另一方面,作为发展老龄事业、银发产业的创新举措,居家适老化改造有着广泛的需求,完全依靠政府力量肯定不够,还需鼓励社会力量加入;再者,尊老孝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动员、支持那些非贫困户家庭实施必要的适老化改造,既可弘扬敬老风尚,又可提升整个老龄群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老龄事业是社会共同的事业,需要各方合力推进。从生活细节入手给予老龄群体实实在在的关怀,既是家庭之责,也是社会之义。试点推广居家适老化改造,助推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完善与提升,这一体贴入微、精准暖心的民生工程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