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河内轻轨2号线建设中的“重庆技术”大模型时代成渝地区如何培养“新时代科普超级强人”?重庆鱼复片区汽车产业年产值首破千亿元我国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南极天目”时域天文望远镜阵原型机研制成功《科学》杂志发布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越南河内轻轨2号线建设中的“重庆技术”
大模型时代成渝地区如何培养“新时代科普超级强人”?
重庆鱼复片区汽车产业年产值首破千亿元
我国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
“南极天目”时域天文望远镜阵原型机研制成功
《科学》杂志发布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2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极天目”时域天文望远镜阵原型机研制成功

  新华社上海12月15日电 (记者 张建松)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南极成为天文观测的理想之地。记者15日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获悉,“南极天目”时域天文望远镜阵原型机研制成功。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于2019年提出的“南极天目”项目,计划在南极地区布设由100台小口径大视场望远镜组成的光学望远镜阵,单个望远镜的视场约100平方度,覆盖地平高度30度以上的1万平方度天区,在每年极夜期间开展连续观测,力争在短时标时域天文学观测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南极天目”原型机于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期间运抵中山站。考察队员顺利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后,于2023年2月20日开始观测,至10月26日观测结束,连续进行无故障观测,在南极的极夜期间获得大量观测数据。

  上海天文台团队对观测图像进行深入分析,初步结果表明原型机曝光30秒的图像中,亮于9等恒星的测光精度,可达到千分之一星等,这一测光精度达到“南极天目”时域天文望远镜阵的观测要求,表明原型机在设计创新性、环境适应性、漂移扫描CCD技术应用性和运行可靠性等方面合理可行,研制成功。

  漂移扫描CCD技术,是上海天文台持续攻关近20年的一项核心技术。该技术可使望远镜在没有驱动机构的情况下也能跟踪天体,同时可对一条赤纬带天区进行连续观测,能显著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巡天效率。

  在南极,原型机经受了最低气温零下37.3摄氏度、最高风速38.6米/秒的严峻挑战,设备运行稳定,观测像质优异,体现了基于漂移扫描CCD技术的一体式结构设计思路在极地天文领域应用优势,可望有效解决南极天文望远镜经常出现的故障问题。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