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功发射援埃及二号卫星以科技创新赋能低碳智能出行疆渝特高压直流工程渝北换流站开建高水平推进区域配套设施建设助力一线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摄入过多超加工食品与患癌风险上升相关
第03版:创新争先建功新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我国成功发射援埃及二号卫星
以科技创新赋能低碳智能出行
疆渝特高压直流工程渝北换流站开建
高水平推进区域配套设施建设
助力一线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
摄入过多超加工食品与患癌风险上升相关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2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创中国”长安汽车创新基地:
以科技创新赋能低碳智能出行

记者 樊洁 通讯员 李俊

  长安汽车智能制造工厂。(“科创中国”长安汽车创新基地供图)

  日前,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安汽车)以“科技新生 随你而变”为主题,召开了“2023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会上,长安汽车分享了数字智能技术的具体应用成果和发展路线,首次展示了SDA平台架构量产技术的重要成就——CD701新车。该款新车被称为“首款可变形量产汽车”并定位为跨界纯电动皮卡,它具备了三大关键能力,即“智脑”“智体”和“智服”。在汽车行业智能化、电动化技术风起云涌的趋势下,长安汽车集中全球优势资源、协同创新打造的这款面向未来的新汽车,标志该企业正式开启“数智新汽车”时代。

  长安汽车科技及项目管理总经理赖薪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从2022年8月被中国科协认定为“科创中国”长安汽车创新基地(简称长安汽车创新基地)以来,他们始终坚持依托全球资源,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良性循环上持续发力,着力打造“科创中国”重庆标杆,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CD701新车就是其中之一。

  创新机制

  建立全球研发体系

  近年来,长安汽车依托长安全球研发中心,分别在重庆、北京、上海、河北定州、安徽合肥、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伯明翰、美国底特律和德国慕尼黑建立起“六国十地”各有侧重的全球协同研发格局。公司拥有专业的汽车研发流程体系和试验验证体系,拥有全球30个国家的工程技术人员1.7万余人,有9个制造基地、27个工厂,有力支撑了公司研发能力的快速提升。

  赖薪郦表示,面对汽车行业层出不穷的先进技术,仅仅依靠自建的研发中心来解决是完全不够的,被认定为长安汽车创新基地后,他们深化内部和外部产学研合作,努力开创融合发展新局面。

  2023年6月,基地首次与重庆市科技局合作成立联合基金,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发布10项亟须解决的重大技术课题,吸引全国优势科研力量组建产学研联合体进行攻关,开展相关应用基础研究、培养优秀科技人才、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我市相关产业、企业和区域创新能力提升。

  除了在创新政企合作模式上下功夫,长安汽车创新基地还与多家高校、研究所和企业组建了一系列联合实验室。

  如2023年10月,长安汽车创新基地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新技术实验室。该实验室是长安汽车首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将围绕人工智能技术、智能汽车与ICT行业融合、新能源电池等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合作。

  “高校和研究机构在创新链上有先天优势,通过合作共建新技术实验室,能够针对企业在工程化或量产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协同攻关,起到很好的产学研发展融合作用。”长安汽车前瞻研究院副总经理吴学松介绍。

  内培外引

  打造全球人才聚集和成长高地

  近年来,汽车产业的变革正风起云涌。汽车正在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如何从传统汽车企业向高科技企业转型?长安汽车创新基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们始终聚焦海内外高端人才引育,着力解决影响自主创新的体制问题,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研发团队,助力基地创新创效发展。

  在国内,长安汽车创新基地广纳英才学子。9月20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带队前往清华大学,在主楼接待厅举办长安汽车“扶摇万里 有梦终抵”锦Show长安·2024全球校园宣讲会,借此为长安汽车加快数智跃迁广揽科技人才;10月10日,“扶摇万里 有梦终抵”锦Show长安·2024全球校园宣讲会走进同济大学,由长安汽车总裁王俊带队,在嘉定校区济人楼进行主题校园宣讲。王俊热情邀请同济学子加入长安汽车,一起追逐星辰与大海,积极投身“开放、合作、融合”的中国汽车市场,他表示,中国市场以外还有更大的、2/3的市场留给中国人去开疆拓土。

  “我们拥有完善丰富的人才培养体系、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基地内部打造了近4000门课程的学习平台,内部讲师1500人,专业课程近4000门,实战项目200个。其次,长安汽车还具备7类22级的畅通成长通道。”长安汽车创新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全球,长安汽车创新基地吸纳行业顶尖大咖。2021年,在美国ICT行业工作12年、华为工作7年的原华为公司全球技术服务首席技术官韩三楚加入长安汽车,长安汽车为他配置了上千人的软件开发团队。在两年半的时间里,该团队在行业里第一个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控制+中央计算架构”,也就是“Super DNA” —— SDA 平台架构,代表行业智能化进化方向。在场景化演绎方面,实现了新汽车空间、形态可变化,场景可自定义,功能自定义,自动充电等多项行业首发或领先功能,并能实现新汽车最早量产。2023年10月,前大众集团全球设计负责人、拥有30余年汽车设计与管理经验的克劳斯·齐乔拉正式加盟长安汽车,成为长安汽车首位外籍副总裁,分管全球设计,指导长安汽车造型设计的流程、体系再造,彰显了长安汽车对设计力量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化发展的决心。

  如今,长安汽车创新基地已初步形成了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创新队伍,持续推动汽车研发向智能化、新能源转型,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打造平台

  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人才互动

  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要高水平“引进来”,还要高水平“走出去”,举办高端学术会议就是提升品牌影响力重要途径之一。

  2023年3月22日,由长安汽车创新基地主办的长安汽车“低碳出行”智慧伙伴高峰技术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来自汽车行业的9位专家分享了混合动力技术、数字化制造与智能化制造、电驱技术、变速箱同步器、原力电动技术、智能网络汽车区域控制、智能汽车虚拟道路测评、高强汽车用钢创新研发等前瞻性技术的研发进展和应用实践,助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7月17日,由长安汽车等单位承办的第五届世界智能安全大会在渝举办,大会聚集了全球10余个国家的顶尖专家,其中包括6名中外院士,在60余场精彩纷呈的报告中,为行业搭建了国际、高端的学术交流平台,提升了重庆市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为长安汽车“智能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规划建言献策。

  近年来,在市科协的支持下,长安汽车创新基地通过搭建国际学术交流、成果转化、项目路演等平台,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人才互动,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为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截至目前,长安汽车已经掌握多项关键技术,包括L3级自动驾驶、APA6.0远程智能泊车、长安“智慧芯”、长安超集电驱、蓝鲸iDD混动系统等,在智能化和新能源领域具有领先地位;长安汽车累计申请专利25000余件,其中2023年1—10月申请专利5378项,发明专利3718项,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公开专利2200余件,车企排名第一;发布外部标准71项,参与制定的“AI鲁棒性评测标准”,成为全球首个由车企参与制定的AI技术应用标准;2023年1—10月累计实现销量211.06万辆,同比增长10.76%。

  长安汽车创新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基地将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人才链良性循环上持续发力,以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品牌为愿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坚定坚决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为重庆市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实现全市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