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观察岩石形态。(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供图) |
本报讯 (记者 彭洋)10月29日上午,2023年“矿”世奇“材”地质科普野外研学活动在北碚区金刚碑正式开启。本次研学活动由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主办,南江地质队承办,20名公开招募的中小学生在探索相关地质知识的同时,体验了一天“小小地质队员”。
野外迷路怎么办
本次研学的路线选在嘉陵江“小三峡”之一的温塘峡,处于缙云山北碚区段。在研学的起点金刚碑古镇,学员们首先学习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地质罗盘是地质队员在野外工作时经常用到的工具,它除了能帮助我们识别方位外,地质队员还能通过它进行一些绘图作业。”在讲解员李德龙的带领下,学员们将罗盘水平放置,在罗盘里的圆水准器水泡居中后,很快分辨出了方位。
那没有罗盘时,又该怎么辨别方位呢?李德龙告诉学员们,我国的大江大河通常是东西流向,比如在嘉陵江边,我们就可以通过嘉陵江的流向分辨大致的方向。此外,还可以利用太阳的影子、大树的枝叶、树的年轮等确定大致的方向,“但是,万一我们真的在野外迷了路,大家第一时间应该做的是给父母打电话,并待在原地等候救援。”
此外,在“文灏老屋”前,李德龙还为学员们讲述了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翁文灏的故事,“1939年,翁文灏举家迁居到金刚碑,在这里与调查员裴文中完成了‘北京猿人’头骨考古论证。”
重庆以前是片海
温塘峡峡谷全长约2700米,沿岸悬崖挺立,地质风貌多变,是观察、认识缙云山地貌的绝佳地点。
在嘉陵江峡谷步道,学员们一边观察峡谷的地貌特点,一边听李德龙的讲解:“其实在几亿年前,包括温塘峡在内的整个重庆地区还是一片汪洋,经历过几期构造运动后,沉积了大量的灰岩、砂岩、泥岩和页岩等。到了距今约0.56亿年的喜山运动,沉积地层发生褶皱隆升,缙云山等隔档式背斜山脉逐渐形成,同时随着地表迅速隆起,河流剧烈下切,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温塘峡。”
学习了温塘峡的形成过程之后,学员们在李德龙的带领下认识铁矿石,通过讲解,同学们知道了铁矿石的主要分类,了解了铁矿石的冶炼过程及主要用途。同时,大家还通过使用放大镜,观察铁矿石的颜色、构造、成分,近距离感受了矿石的魅力。
北温泉是“减压天窗”
“大家都泡过温泉吗?”“泡过!”“那大家知道北温泉是怎么来的吗?”
在北温泉公园,李德龙向学员们介绍了北温泉的来历。原来,地热水在经过北温泉区域时,由于嘉陵江的切割,再加上受断层影响,在整个热储构造上方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减压天窗”,地热水由于水头压力作用,在嘉陵江边形成了温泉排泄点。
那温泉又是怎么加热的呢?李德龙解释道,地心就像是一个巨大火炉,持续地释放热量。温泉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地壳内部的岩浆直接加热,或为火山喷发伴随形成的,俗称火山型温泉;另一种则是受地热增温形成,重庆的温泉就是典型的地热增温型。
“既然温泉水富含矿物质,那温泉水能喝吗?”面对学员提出的疑问,李德龙解释说,重庆大多数温泉水虽然富含矿物质,但其矿化度太高,而且氟、硫化氢等含量也较高,用于洗浴有很好的理疗效果,但长期饮用可能造成消化系统损伤,因此是不能喝的。
当天下午,学员们还开展了乡村振兴实践活动,深入百年老院,通过体验茶艺、制作国风扇子,感受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与百年乡村文化的结合与碰撞。
据介绍,本次研学活动是2023年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矿”世奇“材”地质科普活动之一,此前还开展了2023年重庆市全国科普日——“矿”世奇“材”地质科普活动,40多种原生态矿物标本、数十种观赏石、VR体验“穿越地心”、科普展板等纷纷亮相,吸引大批市民前来了解重庆地质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