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峰汛)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大中小幼如何一体化贯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如何在基础教育改革中选准点、定好位?
为探究以上问题,10月27日,重庆高新区“智慧教育”大讲堂(第十九期)在树人思贤小学举行。
活动现场,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高新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主阵地、主平台,秉承“科创高新·智慧教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大学城”就在“科学城”的地域优势,全面升级中小学创新思维培养的“硬场景”,科学制订科创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致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培养。
随后,陕西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卫平为现场观众做了题为“思维型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专题报告。
报告之初,胡卫平向现场观众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高中,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学生的核心素养到底有没有提高?他们有没有更加创新?有没有更加敢于提问?”
针对这些问题,胡卫平给出了答案:“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核心活动。教学的核心是思维,学习的关键是思考。要让思维培养贯穿教学过程,学生才能得到根本性的发展。”
随后,胡卫平从核心素养入手,讲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及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经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科学学科为例,核心素养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四个方面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们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和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
此外,胡卫平还针对“如何基于核心概念结构化设计教学内容”进行了讲解。核心概念的选择,原则在于基础性、时代性、适切性、对素养发展的价值性,要注意聚焦核心概念做到“少而精”。组织教学内容需要基于课程标准,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理解教材设计,关注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的结构化,改变碎片化、割裂式的教学倾向。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在科学学科中就要把教材单元和学科核心概念建立关联,实施基于核心概念的单元教学。
本次活动让教育工作者学习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理论,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教学素养。参与活动的老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其中一位感慨道:“通过这次讲座,我感受到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希望以后能多参加类似的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