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武陵山区工作数年,得出一个或许不够精准的判断——酉秀黔彭石,一区四县,虽为山地,但彭水的山势更加陡峭、险峻。人行山中,车行路中,两山夹逼,有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那年首次去彭水县大垭乡,大山深处,这种感觉尤其明显。看山,我是完全地仰起头来,才辨清了那座山峰的大概位置。
大山包围的大垭,与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交界。脱贫攻坚时,重庆市银保监局承接了乡里4户贫困农户的帮扶。因为这个任务,初到山区工作的我,便与大垭有了交集。在较短的时间里,我与同事一道,多次翻山越岭走大垭。
第一次是去熟悉情况,了解乡亲真实的生活状况。第二次是联系银行机构和保险公司,支援大垭乡小学校图书室、木腊村卫生室建设,解决乡政府所在地老百姓的存取款问题。第三次例行公事,陪上级来的领导。第四次,则是领着分局的年轻干部,帮助农户老彭挖洋芋并购买之。在田地里汗流浃背搞帮扶,也让温室长大的青年干部们体验农活的艰辛。第五次,乡里突发一起保险事故。由于事务牵扯,分身乏术,我委托了县银保监组的老陈赶往现场,与保险公司经理一道,把35万元理赔金,第一时间送到农户手中……然后就是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
一来二去,在大垭乡那片深山老林中留下的足迹多起来,记住那片山水的同时,朴素的感情油然而生。每次去,年轻的乡长罗贵阳即便工作再忙,也要“亲自”陪走陪晒,我们一同走村串户,一同访贫问苦,一同吃快餐泡面。
一别三年。大垭早已小康。罗贵阳在微信中谦逊地说,他已经接任了乡党委书记职位,全面乡村振兴了,欢迎家门哥哥抽时间,再来大垭走走看看。
二
乡村振兴,如何振兴?
年轻力壮者外出打工,奔着活钱而去。空留下老弱病残和孩童,固守那一方祖祖辈辈依恋的土地。孩子上学、放学还好,是希望,是明天,是未来。勤劳一辈子的老年人怎么办。不可能日日望着绵延不绝的大山苦度暮年吧……重回大垭,我一路思索,一路观察。
道路尽管弯曲,全成了柏油路。即使毛细血管般进村入户的盘山小路,也铺上了厚厚的沥青。苗寨民居整饰一新。山上山下,随处可见熟透了的金灿灿的玉米、黄中带着灰白的南瓜和红红的朝天椒。哈哈,大垭山边,竟藏有一座漂亮的垃圾中转站!它是如何运行的呢?村里也实行垃圾分类了吗?看来,乡村振兴,给深山老林的山乡,着实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巨变。一路行来,见那峥嵘崔嵬大山依旧耸立,绿浪翻滚的大地静默依然。飞鸟入林,蝉鸣袅袅。山风漫卷处,是道不清、说不明的满目乡愁。
罗贵阳在大垭村头的公路边等我。书记身后,是当年兴修的车间。高大的塑钢棚厂房,变身为重庆彭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辣椒加工厂。
8月,正是辣椒丰收时。加工厂内,空间高大、透风干爽。6台电脑控制的烘干机,成“L”形排开。已经加工好的干椒,香味扑鼻,平摊在层层叠叠的钢架内,准备包装外销。大门边,工人收购着村民送上门来卖的红辣椒,然后把鲜椒摊入簸箕,放进烘干机,封闭烘烤。
贵阳依旧是快人快语,忙不迭介绍他的敢想敢干——在市委党校学习期间,我就一直想着乡村振兴的事。大垭拿什么振兴?硬件条件基本齐全了,农民两不愁三保障了。现在说振兴,不外乎是如何增收致富。在外打工的不消说,留守的老年人靠什么增收?我就想到了种辣椒。咱们大垭,都是鸡窝地,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种。但种辣椒,有上千年历史,天时地利人和,也费不了多大劳力,只要能动的老年人,都能干。这样就有了“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方式。具体来说,村党支部搞管理,加强指导,公司为合作社无偿提供种子、肥料、农膜和技术,并与农户签订以保护价收购鲜椒的回收协议。农户将收获的辣椒卖给公司。公司将鲜椒加工成干椒后,外销武汉、河南、山东和重庆主城,而且还是人家自己上门来拉货。这样就把小小辣椒弄成了大产业,一下子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现在仅我们乡大垭村和冬瓜村,就种了800多亩辣椒,产量保守估计1600吨,只多不少……
鲜椒多少钱一斤?我走向收购员,翻看她记得密密麻麻的账本。
2.3元一斤,保底价。加工厂负责人张春花回答,这个价格可以哟。一亩地,可摘2500斤的样子,卖个小6000元,轻而易举。
那卖出去的干椒,是什么价格呢?你们肯定要算上成本。
那是当然。不过外销价格呀,张春花一说一个笑,老板讲了,商业机密,不能说。
一群人正在围观、交谈,就见一辆车牌号为浙GDH698的白色宝马汽车,车尾向内,徐徐滑进厂来。一位着黑色圆领衫的小伙子,利索地从车上搬下一个白色编织袋来。原来是卖辣椒的!我大吃一惊,这家伙,开着宝马卖辣椒!
小伙子腼腆地说,不是我卖,我是帮邻居王婆婆的忙。老人家年纪大了,背不动,就帮她捎来了。
罗贵阳认识小伙子,说他的夫人就是这个村里的干部。我向小伙子投去赞许的目光,并竖起了大拇指。
三
离开辣椒加工厂后,一行人沿着山间公路,朝冬瓜村而去。罗贵阳很诗意地说,我们去低头看鱼。
车入无名山谷,眼前豁然开朗。谷底的数亩稻田,长势良好。山风轻拂,禾苗起舞。水泥铺就的简易公路右侧,呈阶梯状修建的二十余个或方或圆的养鱼池,清波微漾。鱼池被一条水沟从中分开。水沟内溪水潺潺。通过地下管网,把山涧汩汨清泉引来,注入鱼池,形成循环水养殖。
看来,僻静偏远山谷,也能做出振兴大文章。
一栋两层木屋,建在鱼池上方。彭水县聚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标牌,挂在屋檐下。墙壁上,挂有县里颁发的“寻味苗乡 打卡彭水 冷水鱼”铭牌和“重庆市水产养殖动植物疾病监测点”金属牌。见有车来,穿着圆领汗衫、麻布长裤,趿着塑料拖鞋的养鱼老板王元生放下手中的鱼网,迎上前来,与我们握手。
罗贵阳说,这是我们乡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占地4500平方米,投资花了150多万元,主要养殖中华鲟。
中华鲟?这鱼金贵,不好养啊。参观鱼池里游曳的大鱼和蛛网般的鱼苗,我有些兴奋。
王老板说话的声音洪亮,不瞒您说,这鱼确实不好养。但我不怕。
为什么?
有罗书记他们牵线搭桥呀。市科技局的特派员,定期来做技术指导。有领导支持、专家把关,我放一万个心。这是其一。其二呢,您看这水,王元生指着鱼池说,是摩围山上下来的天然山泉水,水质优良,含氧充足,富含钙、锶等微量元素。水温全年在20摄氏度以下。水温低,非常适合冷水鱼生长,能预防部分病害不说,养殖出来的鱼,口感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非常高。
现在鱼池里有多少鱼?都卖到哪去了?
仅鲟鱼一种,就有5万余尾,10万多斤吧。主要销往县里、重庆主城和贵州,也吸引了不少游客自行来大垭品尝。王元生说,刚才,摩围山上农家乐的厨师就各人开车来,买走了几十斤呢。
老王可是我们乡大名鼎鼎的科技致富带头人。罗贵阳夸赞王元生,递上一支烟,自己也点燃一支,深深吸了一口,吐出烟圈说,这个冷水鱼养殖,是乡里的重点产业之一。没有记错的话,他这个基地,目前带动了17户农户,80多人就业,户均增收不少于3000元吧。
王元生连连点头,差不多,罗书记记性真好。然后话锋一转,今天中午,您们就在这里烧一条鱼,整两口苞谷烧?
哪个敢?!罗贵阳哈哈一乐,你辛辛苦苦一手一脚干出来的果实,如果乡干部、村干部都你来我来整两口,岂不乱套。
太阳正当顶。头戴草帽也抵挡不住阳光的炙热。屋檐下、树阴里却是凉悠悠的。我在鱼池边蹲下来,用手感受水沟里哗哗流淌的泉水。瞬间,沁人心脾的清凉,让人周身舒服。
四
那年第二次来大垭,山里的道路正在轰轰烈烈地大兴土木。因为修路,原本计划实地看一看的项目,因无路可走而搁浅。
现在路通了。农民的摩托车、三轮车轻松愉快地驶过。就连底盘较低的轿车,也能如履平地,似“轻舟已过万重山”。
罗贵阳说,路好走,我们去看兔子吧,就在冬瓜村,不远。
你的宝贝多也。看了辣椒,又见鲟鱼,还有兔子。我打趣地说。
是呀,我的哥,全面乡村振兴嘛,首先要做大做强产业。在这大山里面,只有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才能吹糠见米,让老百姓增收致富有望。所以这些年,我们依靠科技致富带头人和行家里手,把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作为引导群众增收致富的抓手,发展了一批党员示范产业。比如,大垭村党员刘顺明种葡萄,带动周边群众就业;木蜡村党员王天忠发展“跑山鸡”养殖,帮助散养户打开销路;龙龟村党员袁学平发展肉牛养殖,为其他肉牛养殖农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年轻的乡党委书记扳着手指头,一五一十地说,有点在台子上做报告的样子。
路好,车快。不消五分钟,我们来到半山腰处的“燕语肉兔养殖场”。外形像工厂实验室的养兔大棚,安放在路边台地上。
进入装有空调设备的大棚,养兔设备让人开了眼界。一排排钢丝兔笼中,成群的白色肉兔,竖着尖尖的耳朵,瞪着红红的眼睛,或吃食,或蹦蹦跳跳东张西望。一窝窝刚刚诞下的幼兔,在锯末中拥抱成团,尚未睁眼。
乡党委副书记陈小东拉过来一个腼腆的小伙子,向我们介绍,这是向波,刚返乡不久,跟他老婆一起搞起了这个养兔场。
向波妻子正在弯腰给兔子喂食。见到陌生人,并不惊慌,用笑脸代替了打招呼。罗贵阳说,向波老汉向尚玉,是村里的老党员,把在外打工的儿子媳妇动员回来创业。这不,肉兔养殖场建起来了。养兔子的投资小、用工少、周期短、出栏快、利润较高,市场前景不错。在这山清水秀的环境中养兔,有四通八达的硬化道路作保证,买设备、购饲料,送兔子出去销售,根本不成问题。
现在养殖场正在摸索阶段。全投产后,年出栏肉兔4万只,卖个百万元没问题。向波说话的声音很小,不知是担心惊动了笼中兔,还是本身性格使然。
罗书记开始了他的表扬,关键是小向养兔,带动了周边群众。他这个养殖场,实行“三包”服务,包括种兔供应、技术指导、产品回收,让人很放心。目前已经带动了张木生、黄河、王忠等农户来学习,同时也与我们乡周围的岩东、朗溪、靛水、诸佛、桐楼等乡镇的部分养殖户,搞起了抱团发展。很有思路呢。
我的脑海中,迸出了“共同富裕”四个字。握着向波的手,我祝小伙子四季发财,生意兴隆。你的兔子主要销往哪里?
城里的餐馆呗。比如那个“璧山兔”,供应量大呢。向波仍然是低声回话,一如他低调务实的营生。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全委会委员,重庆市金融作协主席。现供职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黔江监管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