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一江清水出巴渝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正式建成让汽车会“说话”大足设成渝RCEP跨境贸易中心站国内首款三轴硅光陀螺进入测试阶段绿能纤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荣获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奖没有大脑的水母也有学习能力万州区开启数字时代发展新格局
第03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守护一江清水出巴渝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正式建成
让汽车会“说话”
大足设成渝RCEP跨境贸易中心站
国内首款三轴硅光陀螺进入测试阶段
绿能纤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荣获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奖
没有大脑的水母也有学习能力
万州区开启数字时代发展新格局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0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造大咖
重庆瓦力科技:
让汽车会“说话”

记者 张廉

  全地形360度旋转的四轮转向无人驾驶汽车、智慧汽车大灯系统、交互车灯会“说话”……走进重庆瓦力仪器有限公司(简称瓦力科技)研发生产基地现场,一项项智能网联“黑科技”让人眼花缭乱。这家“专精特新”企业凭借前瞻性技术赋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成为众多车企突破式发展的“军师”。

  专注前瞻性技术研究

  瓦力科技一直专注于汽车前瞻技术的创新开发。早在2012年,瓦力科技研发的全自动泊车技术就在长安逸动上实现装车落地,协助长安汽车成为全自动泊车功能的国内首发。在此基础上,后续瓦力科技又与主机厂合作,在SUV和大型轿车等车型系列上实现自动泊车平台研发。

  “目前国内最早的两个自动泊车发明专利,其中一个就在我们手里。”瓦力科技董事长王林介绍,那时候国内关于全自动泊车系统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很少,企业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自己写算法,自己开发软硬件,一一攻克垂直泊车、平行泊车、任意初始位置的泊车等技术难点,形成了国内最早的自动泊车算法和软件专利。

  随着瓦力科技自动泊车技术的成熟,打破了国外大厂的技术垄断,也让越来越多的厂商关注到了这一技术领域,将其价格降了下来。

  就在瓦力科技要继续大展拳脚之时,资金以及国际大厂的低价策略扰乱了其发展计划。“刚进入这一市场的时候,一套自动泊车系统的撞车成本在2000元左右,到后来仅需要600元左右就能搞定。”王林说,我们是这一领域的“先驱”,也成为了“先烈”,但能够与国际厂商同台交锋,促进这一行业发展还是很值得骄傲的。

  “自动泊车属于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公里无人驾驶的部分,这一领域研发周期长,投入资金大,对于我们这种中小企业来说压力还是很大,受制于当时融资环境以及国际巨头的‘价格战’影响,自力更生的发展战略在自动驾驶这一领域举步维艰。”王林介绍,不然他们也会在自动驾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对此,王林也建议,对于像瓦力科技一样的“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层面关键时刻需要政府、专业机构“雪中送炭”,也需要各整机厂商能够给予更多包容,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帮助本土企业成长,成为命运共同体,形成行业同盟。

  “我们一直跑得很快,以至于有时候过于超前。”王林笑谈道,“2012年,我们就发现汽车电子架构将越来越集中,域控制器、中央集中控制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2012年我们便提出一个畅想:以后买车车主就跟配台电脑一样,首先选择汽车的中央处理主机的性能配置,以及车辆功能和软件功能,然后才选择自己喜欢的车壳外形和颜色,换做现在来看就是汽车的集中环网架构或者域架构的实现,以及平台化智能化实现。”

  随后,瓦力科技开始转型发展,一方面继续进行前瞻性技术研究,另一方面,联合车企进行样车开发,成为整车厂商软硬件一体化供应商。

  集合车灯、车窗、座椅等于一体的座椅控制器,汽车的无线充电样车与自动驾驶样车、四轮转向样车,汽车指纹识别技术、手势控制技术、脑电波控制技术、智慧车灯系统、灯语交互平台等亮眼产品都有着瓦力科技身影。

  让汽车更智慧

  人通过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和相互理解,那么,要是汽车会“说话”,增进交流沟通,是不是就可减少车祸及路怒等情况呢?

  “智慧大灯、汽车投影交互灯、格栅灯、交互氛围灯、车标灯等可以作为汽车的无声‘语言’。”王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瓦力科技在车灯融合投影、光线追踪、结合自动驾驶技术等技术打造了汽车的智能灯光系统。

  当车辆变道时,车辆尾部贯穿灯会显示“我想右转,谢谢”,变道成功后还会“感谢让行”;当车要泊车时会提醒后车“我要停车了”;当车辆在遇到前方有行人时,前灯会在地上主动投影出人行道,并将灯光聚焦在地上,防止直射行人;当车辆转弯时,车灯也会沿车道随动,车灯会实现驾驶员眼球随动进行跟踪照明……

  汽车的各种灯光会根据场景与外界进行无需做握手通信的随时交流,成为车辆对外交流的“语言系统”,提高驾驶安全性,减少路怒症,提高车型的智能化和体验感。

  据介绍,以前此类初级灯光系统在BBA等高端车型的整套配置成本已达到6万元左右,瓦力科技通过技术革新,从前端硬件方案架构便进行联合研发,在工艺和流程方面降低成本,掌握核心的硬件技术和软件算法,已将整车智慧车灯系统的价格降至几千元的水平,未来还有望进一步下探,让这一技术能够在广大车企普及。

  目前,该灯光系统已开始与主机车厂商合作,已自有10条产品线生产出货,此前在长安UNI-V灯光系统方面应用,得到最终用户的普遍认可,对促进车型的销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将来智能化汽车时代,每一台车都是个性化的,给我们带来更多场景上的个性化创新机会。”王林谈及这一技术前景,“智能灯光这一领域,我们预计市场至少百亿元以上,目前我们正从后装市场入手,再逐步与整车厂合作切入前装市场。”下一个五年将全力投入智能灯光系统的研发与落地,争取让更多的汽车使用自己的“语言”——灯语。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