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吕长富(右三)在“3·15晚会上介绍打假科技成果。 |
 |
吕长富(左二)深入社区向广大消费者普及科技打假知识。(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精神,大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今年7月,市科协组织开展2023年度“典赞·科普重庆”推选宣传活动。日前,市科协公布了推选结果,认定吕长富等15名科普人物(团队)。从本期起,陆续刊发15名科普人物(团队)典型事迹。
人物简介>> >>
吕长富,1944年出生,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武汉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教授级高工,现任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常务理事,重庆工商大学客座教授。曾任重庆计量测试研究所(室)主任、所长,重庆质监局副局长、巡视员,重庆市消费者协会副会长,重庆市质量管理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重庆市工程师协会副理事长、顾问,四川省质量管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和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理事等。先后荣获全国质监系统打假先进工作者,中国消费者协会“3·15”个人荣誉奖章,2012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2013年国家质检总局首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被誉为“中国科技打假第一人”。
“科技打假让假冒伪劣无处遁形,作为从事工程建筑和检测工作的专业人士,必须掌握检测技术和科学方法……”
9月2日,吕长富受邀为来自重庆有关建筑公司和检测机构的60多位负责人,做了“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及科技打假”的专题培训。在一天的培训会上,吕长富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快速的检测方法和浅显易懂的讲解,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和赞扬。
这就是被广大消费者和执法人员誉为“中国科技打假第一人”的吕长富退休后,仍活跃在科技打假、科普惠民一线的一个缩影。
“科技打假既是我的追求,也是我的爱好,更是我的享受。”吕长富这句座右铭,道出了一位长期奋战在科技打假和科普一线的古稀老人的初心与使命。
一场成果展览
凸显打假科普效应
1988年10月重庆市质监局成立,组织安排吕长富负责分管产品质量。
就在吕长富分管质监工作不久,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假农药事件。重庆生产的一款劣质棉花杀虫灵卖到江苏省如东县,造成大面积棉花颗粒无收。
吕长富紧急派人到江苏省如东县调查此事。地里本该到处都是饱满的棉花,却因为一剂劣质农药,变成了一片荒芜。忙碌了一年的农民没有见到收获的棉花,有的直愣愣站在地里一脸绝望……
此情此景深深触动了吕长富,刺痛了他的心。他说:“产品质量,尤其是关系到民生,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和安全的产品,绝对来不得半点虚假!”从那时起,吕长富下定决心,在自己分管的战线上尽可能做到最好。
如何避免或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让更多消费者免遭假冒伪劣的伤害?“除了专业打假队伍的监管执法,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曝光力度,加大科学普及,提高老百姓识假辨假能力同等重要。”吕长富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假冒伪劣产品猖獗的时期。
“老李,快去上清寺看打假展览。”
“这个打假展办得太好了,图文并茂,振奋人心!”
1989年冬天,“重庆市打击假冒伪劣成果展”在上清寺工业展览馆首次展出。短短几天时间里,吸引了成千上万市民前来观展,一时间在山城引发轰动,成为市民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热门话题。
“我们也没有预料到,首次重庆市打击假冒伪劣成果展会引发如此的轰动效应。”吕长富回忆当年展览情景时说,该展很快引起了市里主要领导的关注,并亲自到展览馆参观。四川省相关部门得知重庆的展览反响很好,指示将此次成果展搬到成都展览。
一次打假成果展,轰动了山城,惊动了四川省,乃至在全国都产生了积极反响,凸显了打击假冒伪劣、宣传科普知识、提升群众识假能力的多重效应。
创新检测手段
横扫假冒伪劣产品
20世纪90年代初,重庆市质监局成立了第一支执法队伍。
“虽然我们成立了执法队伍,但无论是检测设备还是打假能力都处于起步水平。”吕长富介绍,当年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打假治劣的技术能力。
为此,吕长富与行管人员、执法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一起,开始了立项、实验、失败、再实验的漫长过程。
9月5日,在“吕长富工作室”3个大型实验室,记者见到了数百件各类打假设备、仪器、样品,无数用于实验的玻璃瓶、试剂,这些器材和实物样品是吕长富50多年夜以继日工作的最好见证。
吕长富告诉记者,为了研究出电气开关、电线电缆等快速检测方法,仅购买的各种开关等样品就能堆满大半个房间。为解决老百姓经常买到假酒的投诉,从不喝酒的他,强迫自己一次次地在实验室里亲自品尝各种酒的味道,研究如何鉴别假酒。
“改革开放后,社会对电线电缆需求量猛增,随之而来的是伪劣产品日益增多。”吕长富说。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他带领质量监督处和执法大队人员深入原重庆电缆总厂(现鸽牌电线)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建立了一整套电线电缆实用技术标准,同时发明了直流四端钮低电阻电桥快速检测方法。
谈及该检测方法时吕长富形象地说:“一个人的关系单纯,两个人的关系简单,三个人的关系复杂,四个人以上的关系就理不清了。”该检测方法能快速厘清“四个人的关系”,立即分辨出假冒伪劣电线电缆。以此同时,他还发明了一个简单的公式,通过称重和测量长度,马上计算出电线电缆的伪劣。
这一快速检测方法的问世,“横扫千军如卷席”,查获假冒劣质电线电缆数以亿计,给了市场上猖獗的假冒伪劣电线电缆商家一击重拳。
此后,吕长富国内首创的“高汞美白祛斑化妆品快速检测试剂盒”,查获劣质化妆品几十万盒;用“高氯酸钾快速判定试剂盒”查获违禁的烟花爆竹2000多万元;用“劣质过磷酸钙快速检测方法”为农民兄弟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用食用白醋辨别真假黑米……
50多年来,吕长富始终秉持“科学发展要打假,打假工作要科学”“把复杂变为简单,让事物更加透明”的理念,研发的“吕氏打假法”达200多种,涉及食品、轻工、建材、家电等30多个行业,被全国各地市场监管系统广泛采用,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亿元。
与此同时,吕长富提出了“科技打假要将法律武器、技术手段和科学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复杂的技术问题转换为简单的行政能力,再用简单的行政行为,去解决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等理念,体现了他“打假扶优极虑专精,巧用科技造福万民”情怀。
传播科普知识
培养传承打假新人
79载风雨人生,51年打假生涯,19年退而不休,“吕长富工作室”至今没有停歇。这位今年已年满79岁的古稀老人,依然奔波于全国各地,长年为专业人员进行授课培训,深入企业、学校、社区传播打假科普知识。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则是无限的。”吕长富对记者说,“作为一名长期耕耘在打假和科普第一线的老战士、老知识分子,我希望通过自己晚年的努力,毫无保留地把科技打假方法传给专业人士。”
谈及科普宣传时吕长富表示,将专业的打假知识通俗化,让群众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这一过程就是把复杂变为简单,只有简单才能让人掌握。
2004年退休至今,吕长富巡讲足迹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行程超过30万公里,开展巡讲报告800多场,直接听众超过80000人次,培训专业执法打假人员超过30000人次,现场指导行政执法人员和消费者开展科技打假、科普惠民活动数百场。
仅上海一地,吕长富就先后8次为当地质监局、稽查总队做巡讲报告。其中,2016年在上海的一次为期10天的巡讲培训活动中,吕长富从理论与实践上详细介绍了科技打假方法30多种,同时还现场指导执法人员如何使用打假仪器,并对10家电线电缆厂、波纹管生产厂开展专项检查,查获涉嫌违法产品货值金额达600余万元。
不仅是到各地巡讲,“吕氏打假法”还通过电视、媒体传播全国。截至今年,央视科教频道CCTV10《实验现场》3·15之夜系列节目直播,连续18年、6个频道、17个栏目,对吕长富和他的科技打假团队进行了400多次、长达4000多分钟的报道宣传。仅在重庆1家媒体原创的9篇科普文稿,点击率就达700多万次,其中“3·15特别策划——中国科技打假第一人教你辨假”5篇文稿,仅1个月的时间,点击率就高达500多万次。
12次到云南,10多次去内蒙……曾2次在全国质监系统执法打假工作会上做报告,8次在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培训班上授课,4次参加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组织的大型质量服务活动。
一次次巡讲,一次次科普,一次次培训,记录和见证了“中国科技打假第一人”——吕长富的传奇故事。
打假传承,薪火不息。吕长富表示,只要自己还能行动,就要把科技打假、科普惠民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