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成渝地区已建成全球最大OLED生产基地巴南区抢抓数字变革新机遇建工业强区璧山区大力推进绿色交通建设珞璜临港产业城构筑营商环境高地新研究揭示龟壳可记录放射性污染
第03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数智”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发展
成渝地区已建成全球最大OLED生产基地
巴南区抢抓数字变革新机遇建工业强区
璧山区大力推进绿色交通建设
珞璜临港产业城构筑营商环境高地
新研究揭示龟壳可记录放射性污染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9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前沿

新研究揭示龟壳可记录放射性污染

  新华社电 (张淼)近日,一项新研究显示,海龟和陆龟的龟壳可储存长达数十年的放射性污染记录。这项研究可能有助长期监测自然界中的放射性核素。

  检测生物体中放射性核素的积累有许多难点。例如,树木的年轮是循序生成的,但放射性核素可以在木材中的年轮之间扩散,因此这样产生的时序记录不可靠。为此,研究人员把解决相关挑战的希望放在海龟和陆龟壳上的坚硬鳞甲上——这些鳞甲分层生长,一旦类似指甲的鳞甲材料沉积下来并与其他身体组织分离,它会带上有效的时间戳记,这或许有助记录放射性污染。

  为验证这一假设,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从博物馆中选取了4个龟类标本并从鳞甲上取样,这几只龟来自不同地区,都曾在存活时暴露于核物质下。其中两只龟生活的地区在20世纪中期进行过核武器试验,另外两只龟来自核废料污染的地区。研究人员还选取了与核活动无关地区的沙漠龟作为对照样本。

  研究人员对龟类鳞甲样本的化学分析显示,上述4只来自核污染场所的龟壳中含有少量放射性核素铀。其中,1955年至1962年生活在田纳西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附近的一只东部箱龟的鳞甲中留下了铀的标记,这个时间段与当地核废料排放的时间相吻合。研究人员认为,这些按时间顺序呈现的铀的标记可以用来构建生态系统的放射性污染历史。

  研究人员表示,考虑到只需要分析非常少量的壳组织,这项技术或能通过非侵入性的方式用于活的海龟和陆龟,利用龟类长期监测自然界中的放射性核素情况。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