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初秋田园美如画柑橘满枝头 香飘致富路今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33.7万吨 增长0.8%市环境科学学会、涪陵区科协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我市酸化土壤改良示范田块水稻增产明显渝北:持续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芝麻栽培技术铜梁:农业循环利用废桑枝孕育“致富菇”
第06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梁平:初秋田园美如画
柑橘满枝头 香飘致富路
今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33.7万吨 增长0.8%
市环境科学学会、涪陵区科协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我市酸化土壤改良示范田块水稻增产明显
渝北:持续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
芝麻栽培技术
铜梁:农业循环利用废桑枝孕育“致富菇”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8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渝北:持续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

  本报讯 (记者 于粼粼)走进渝北区大盛镇人和村,阡陌相连,成片的高标准农田平整错落,玉米、水稻等作物油绿闪亮、一派生机勃勃。

  在该村600亩大豆玉米复合套种示范带里,渝北区农业农村委的农业专家正拿着专业工具,对田地里种植的玉米进行测距、量株、数粒、折算等测产工作。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该村的大豆玉米复合套种实现了“4行玉米+3行大豆”的播种密度,经过初步估算,亩产比往年提高了不少,玉米总产量能够提高近20%。

  今年高标准农田改造后,玉米、谷子、大豆比往年增产了,且收益提高了。

  据了解,去年以来,大盛镇人和村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村可耕种土地增加了10%,总量达到3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火热实践让曾经不便耕作的“巴掌田”“陡坡地”变成了宜机宜耕的“整片田”,也变成了稳产高产的“希望田”。

  大盛镇相关负责人说:“以前村里是鸡窝地、巴掌田,撂荒地较多,农户种庄稼全靠肩挑背扛,现在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土地实现了集中连片,并且配置了灌排系统等基础设施,重构了路系水系,机具能够开到田间地头,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亩产收入和农户的积极性,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大盛镇通过资源统筹、项目统管、集体统营“三统”措施与改大、改水、改路、改土“四改”举措对田块进行整理,因地制宜提升耕地质量。截至目前,大盛镇已集中连片整治耕地5000亩,新增耕地面积281亩,安装灌溉管道10.3公里。同时,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大力发展了稻鱼种养850亩,“高粱+油菜”“春糯玉米+蔬菜”等特色种植模式近5000亩,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增收。

  接下来,渝北区将持续深入开展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作,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筑牢粮食安全基石,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目前,全区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8万亩,预计今年将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完成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1.6万亩。到2025年,渝北将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32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万亩。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科技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双钢路3号科协大厦 邮编:400013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