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船环境集团的工人在唐山市曹妃甸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鳗草苗采集海域采集鳗草苗。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
在第六届重庆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区县复赛中,一则关于“海草床”的话题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关注。海草床与红树林、珊瑚礁并称为三大典型近海海洋生态系统。那么,有着“海底草原”称号的海草床有何作用?我们又该如何保护?针对这些问题,重庆市科学传播专家团成员何正波为我们做了详细介绍。
海草床是以海草为核心,形成的包括动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的近岸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生态服务功能。
首先,海草床能够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海草床为鱼类、贝类、虾蟹类等海洋动物提供了重要的产卵场、育幼场、索饵场和栖息场,有利于维持海洋生物群落的健康平衡。其次,海草床能调节全球气候。海草及其叶片上的附着藻类可通过光合作用固碳,且海草床碳封存优势明显,以不到0.2%的海洋面积占比,每年封存10%~15%的海洋碳总量。此外,海草床还是海洋里的“生态工程师”。海草床可以减缓波浪和水体流速从而降低它们对海岸的冲刷侵蚀。海草可以吸附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并显著降低水体中的致病菌,从而提高水体透明度,净化水质。
然而,随着人类频繁的海洋作业以及环境条件的剧烈变化,自1990年以来,全球海草床衰退速率加快,至今有约30%的海草床已消失。
针对海草床的的受损情况,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当前,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全面完成,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覆盖了海草床等重要生态系统。今年12月1日,我国首个海草床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对受损较轻的海草床生态系统采取自然恢复为主的修复方式,对受损严重的海草床生态系统采取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修复方式。其中,人工修复主要指先“种出头发”再做“植发手术”,即先采集海草种子,在路基海水系统中进行人工培育,生长达到一定的规格后,再将其人工移植到海底。
(本文科普知识点由重庆市科学传播专家团成员、重庆师范大学生物学教授何正波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