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2023年6月28日,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下面,让我们走进生态系统,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认识生态系统>>>
能量流动的家园
温暖的阳光,沁人心脾的花香,飞舞的蝴蝶……这些都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构成了多彩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生物群落由存在于自然界一定范围或区域内并互相依存的一定种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非生物环境又称无机环境、物理环境,如各种化学物质、气候因素等。
生物群落同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不同种群生物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并处于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的动态平衡之中。这样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就是生态系统。
相互影响的整体
生物与无机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温度、湿度等各种环境影响着生物的生长与繁衍,而生物的各种行为又影响着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角色多>>>
生物群落作为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不同角色,它们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
生产者
生产者在生物学分类上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化能合成细菌与光合细菌,它们都是自养生物,植物与光合细菌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化能合成细菌利用某些物质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生产者将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同化,同化量就是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因此,生产者是连接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桥梁。
分解者
分解者是一类异养生物,以各种细菌(寄生的细菌属于消费者,腐生的细菌是分解者)和真菌为主,也包含屎壳郎、蚯蚓等腐生动物。分解者可以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无生命的复杂有机质(尸体、粪便等)分解成水、二氧化碳、铵盐等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的物质,完成物质的循环。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要成分。若没有分解者,整个生态系统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垃圾场”。因此,分解者是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桥梁。
消费者
消费者指以动植物为食的异养生物,消费者的范围非常广,包括了几乎所有动物和部分微生物(主要为真细菌),它们通过捕食和寄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能量。一个生态系统只需生产者和分解者就可以维持运作,数量众多的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起加快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作用,可以看成是一种“催化剂”。
神奇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指生物圈里任何物质或元素沿着一定路线从周围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回到周围环境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任何生态系统的发生发展都是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永不停息的碳循环
物质循环有多种类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碳循环。
绿色植物从空气中获得二氧化碳,综合成为植物体的碳化合物,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成为动物体的碳化合物。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把将二氧化碳释放入大气,另一部分则构成生物的机体或在机体内贮存。动物、植物死后,残体中的碳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成为二氧化碳排入大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循环一次约需20年。
普通人如何为碳中和做贡献
不难看出,碳元素的总量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它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在生态系统中不停地转化着。而人类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当大量的碳元素以温室气体的形式存在时,会影响全球的生态环境。而碳中和简单来说就是让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作为普通人,我们可以身体力行为碳中和做出自己的贡献。一是增加碳吸收量,种树就是最常用的方法。二是减少碳排放量,这需要我们保持低碳绿色的生活习惯,主要从节电、节气和回收利用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例如,将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随手拔下电器插头……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碳中和做贡献。(本报综合)